2)佛教和印度教的区别_什么是五逆重罪?是指哪五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根本教义,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优点,使印度教宗教实践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琐的理论淡化,印度教遂一跃而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兰教入侵印度以后,佛教遭受严重迫害,印度教却因为与伊斯兰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区域仍旧保持着很大的势力。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传入,印度教掀起了广泛的宗教改革,反对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种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琐宗教仪式、寡妇殉葬等愚昧现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大多数人多信奉此教,其种族阶级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妇殉葬等诸多民间陋习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佛教与印度教思想的差异

  佛教与印度教同样都产生于以婆罗门阶级为中心的印度,因此,许多人误以为印度教就是佛教。事实上,印度教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夹带着浓厚的神权色彩;佛教却否认印度教原有的万能之说,主张四姓平等,人人皆有,以现实的考察,着重实际的修持与体证。于是,两教不同的诉求方式,形成各自独特的思想体系。

  信仰不同

  印度教信奉吠陀思想,与婆罗门的无限权威透过祭祀,使人和神可以直接沟通;人们崇尚自然、歌咏自然,尤其崇拜神格化的自然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神。人们之所以崇拜他们,是因为三大主神各司其职,共同主宰宇宙的一切,梵天创造宇宙,主宰人类的;毗湿奴维护宇宙间的和平,展现赏善罚恶的大精神,故最得人们敬仰;湿婆神不但能毁坏宇宙,同时能降伏妖魔,繁衍(生殖)的活动。所以人们只能服从神的权力,崇拜主神赐给人们的生活,而严格遵循既有之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受限于神权宗教的思想底下。

  佛教并不否认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创世者、非唯一者,神虽积集福德,有大势力,若无通达缘起性空的,仍为轮回转世的众生之一。佛是一位者,不论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或首陀罗,只要依循戒、定、慧,次第进修,同样可以成就阿罗汉、菩萨或佛的果位。佛性即悟性,人人都具有觉悟缘起的性能,都有可能,和印度教所谓的梵天创世神权之说是迥然相异的。

  业报轮回思想

  印度教以为,轮回的根源,来自于业。业,是行为的造作,产生于人们无限的爱欲与无始以来的无明。于是以无明为始,依欲而成意志,由意志而有业,由业而受果的轮回圈子于焉形成。此外,印度教以为,我是生命轮回中的主角,人的身体因我而生,人的活动也由我而起,所以我是恒常存在的,现世人生的苦,由前世行为招感而来,今生行为的善恶,同样也会连带前世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