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1章 炒粮者们的疯狂_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每年贡献上万亿的销售额,这些喜欢西方奢侈品的人不会意识到,他们的老祖宗,才是卖奢侈品给西方人的行家,且一卖就是几百上千年,不知从西方赚来了多少黄金白银,只是后世子孙不争气,这些财富大部分流失掉了不说,还被抢走无数的瑰宝和文物,还反过头来爆买西方的奢侈品,看不起自己国产的东西,老祖宗知道了恐怕会被这些东西气死。

  当然对许远而言,崇祯八年的大明帝国,毫无疑问,依然是个民间积累了无数财富的地方,这种积累不只是大明立国两百多年的积累,而是过去上千年的积累!

  即便这些年通过销售玻璃镜、机械手表、香皂、自行车等产品,许远赚到了超过200吨的黄金和10亿银元的利润,但大明民间的财富,就只有这么一点么?

  保守估计,至少还有一千吨黄金,和超过三十亿银元的财富,并未落到许远手中。

  而这些财富的十分之一,就足够买下3亿石的粮食了。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囤粮炒粮者们,个个信心十足,这次定要大赚一笔的原因了,大明广大中下层的百姓,要想避免饿死的结局,恐怕只有倾家荡产买天价粮一条路了。

  至于许家庄,则完全不被他们放在眼里,不认为许家庄能妨碍到他们的发财大计,即便许家庄往市场投放低价粮,但投放多少,他们就吃下多少,反正绝不允许粮价降低下去。

  ……

  于是从八月二十日起。

  就以京城的去壳小麦价格作为参考。

  京城上百万的百姓们发现,二十日,小麦的价格是最低的,只要35文钱一斤。

  二十一日,价格就上涨到了40文/斤。

  二十二日,又暴涨到50文/斤。

  然后只见上涨,难见下跌,引得无数百姓怨声载道。

  这个时候,在不少百姓的呼吁声中,如同救世主般,许家庄宣布放粮遏制粮价,在《东方时报》上表态,不允许粮价继续上涨。

  故而二十三日,许家庄释放出四万五千石的小麦,价格35文/斤,立刻被抢购一空。

  二十四日,释放出小麦三万石,价格40文/斤,依然在短时间内,被人抢购一空。

  然后以每天释放三万石的速度,把价格保持在40文/斤左右,但就算采取了限量购买等措施,也是很快的被抢光。

  而这只是京城一地而已。

  许家庄还在天津、南京、扬州、海港城等四十多座的城市,设置了廉价售粮点,平均每天抛粮150万石,但都被各方势力抢购一光,即便把粮价暂时压制了下去,但下午又会反弹,难以长期压制。

  在那些廉价粮食销售点覆盖不到的城市和地区,粮价更是飙升到70文、80文乃至100文/斤,导致1块银元的购买力,从原来的三五十斤米面,降低到了只能买十斤。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