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4章 天有不测风云_黑化大佬的宠妻青云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豆奶粉,是林菀菀用黄豆和牛奶,模仿现代的速溶豆奶粉烘干制作而成。

  成品的味道自然和豆奶粉吃起来有不少区别,却胜在方便,只需要热水划开便能饮用。林菀菀这招确实妙,当豆香味和奶香味在考场里散发的时候,引得周围的考生频频轻嗅,猛吞唾沫,嘴里不由暗骂起哪个缺德鬼,居然有闲情在考场里吃这些。

  杜良钰却不管这些,连喝了两碗,勉强填饱了肚子,他才收拾好继续答题。

  时间走到今天,已经是最后一天,只等傍晚时分一交卷,第一场应试便结束了。连带的,也让他的心情舒缓了不少。

  再看第三场的试题,: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诉讼?学政出这题,意有所指啊……”

  杜良钰心念一转,这则论语的争议不小,学政大人居然出了这道题,原因为何?

  记得朱文公的集注有这么一段,范氏曰:“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

  孔子说,我“听讼”,就是判案子,“吾犹人也”,我跟别人差不多,都是在听取双方讼词以后,判断谁是谁非。但他和其他听讼者不同之处在于“必也使无讼乎”,使人无讼,就是以德化人,让人家不用诉讼、不用打官司。换句话说,就是把别人的对立、矛盾全给化解了。

  南怀瑾则注解: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孔圣人说,自己不要有主观,听原告的话时,自己就站在原告的立场。听被告的话时,自己就站在被告的立场。

  以现在哲学观念,就是站在客观立场来判断是非。

  但我们往往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自己先有成见,所以要为任何一个人设身处地。“必也,使无讼乎!”为什么要做到那么客观,因为我们判断是非的人,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大家没有纷争,都能心气平和,心安理得,合理的得到解决。

  关键在于理解“犹人”的这个“人”,指的是谁?

  这便是争议的焦点!

  南怀瑾认为这个“人”是指告状的人,而其他注家认为是听松者。

  来应试途中,他和赵大人也在闲聊时谈及过学政莫大人。

  这位学政大人严格说起来,也算得上是位清正廉明的好官。不过,上一场府试时,王珪一案牵连甚广,因着他和王家沾着亲带着故,王家少夫人和他的姨妹夫是兄妹,因着这种关系,加上朝堂上的派系之争,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此,他这个学政大人都险些未能坐稳。

  具体体现,自然就是赵大人这位从京被贬到昌巍城做了巡抚,莫学政秩从一品武官,而巡抚是从二品文官,不过在地方上,莫学政却一把手将文武职责一把抓,若非赵大人从天而降,莫大人用在昌巍城只手遮天来形容也不为过。

  正因为如此,在路上赵大人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