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36章 终极信仰_重生吕布一统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多人认为,因为中土官府长期实行政教分离政策,又早就确立了儒教统治体系,其他外来的或者自产的宗教体系无法在中土与儒家思想相抗衡,而只能选择依附于儒教发展,而且汉人重实际,少有人为宗教这种虚无的东西拼命,所以中土自古没有宗教战争。

  吕布对此轻晒道:“那黄巾起义、白莲起义、方腊起义、太平天国、义和团起义算什么呢?”

  从宗教角度,黄巾起义的实质是道教的分支太平道跟儒教的战争,白莲起义同样是佛教的分支白莲宗跟儒教的战争,方腊起义则是外来的摩尼教跟儒教的战争,太平天国则是本土化的基督教跟儒教的战争,义和团起义则是本土宗教义和团跟外来天主教的战争,更不用说从南北朝一直蔓延到清朝的佛道两教之争,又怎么能说中土自古没有宗教战争呢?!

  吕布对此只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细数这些宗教战争,给中土带来了数次生灵涂炭,因黄巾起义、历次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等宗教战争而死伤的汉人不计其数,其中因太平天国而致汉人死伤近一亿多人。

  吕布推想,若是大汉民族有统一的稳固的宗教信仰,这一切悲剧都不会发生。

  在后世有人设想过,若汉人以儒教为统一的稳固的信仰,会如何如何,或者以道教为终极信仰,会如何如何。不可否认,除了那个舶来的极端不靠谱的佛教外。儒教、道教在汉人的信仰世界里都曾发挥过重大的影响力,可惜它们各有各的致命缺陷,都不足以成为终极信仰。

  汉兴以后,上层崇尚黄老之道,无为而治。汉武帝之时,无为变成有为。当此之时,儒生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学说推崇为正统意识形态,学者只准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学位只设“五经博士”,做官只从通晓儒家经典的人中选择。这样一来,谁都明白要有前途只能研究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就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特别是隋朝开始的科举取仕制度后。历时一千多年,儒家学说与专制皇权互相依靠,排除异己,其他意识形态就更难与争锋。

  但是,儒学本身是不能变成宗教的,因为儒学本身提倡“入世”。儒生通晓儒家学说的目的不是为了使自己精神上信仰上获得满足,而是为了获取一个进身之阶,从而影响当政者,达到内圣而外王的境界。官府从儒学者中取仕,当官的辉煌前途及俗世的幸福吸引力消解了儒生在精神领域的追求。儒学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努力为统治阶级服务。儒家提倡祖先崇拜,并且规定了一套宗法礼教。这一套类似于原始宗教的东西受到皇权的支持,作为了宗教的替代品,在汉民族中筑起了一道抵御其他宗教的防火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