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议和_大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承宗在辽西的威权来自东林,熊的遭遇来自楚党的没落,后人以为是熊廷弼为人的问题,其实并不然,就算换一个性格更好的辽东经略,被攻击弹劾也是必然之事,这便是党争害国。

  熊廷弼的遭遇并不远,由不得袁崇焕不加以警惕和小心。

  最好的应对,当然还是立不世之功,何谓不世之功,当然是能以一已之力,平定辽事。

  平定辽事,说来简单,谁敢说能做到?

  前后数经略折戟沉沙,死掉了十几个总兵,近三百武官,将士折损二十万。

  平辽之功,谁不想要,又有谁敢言自己有这般本事?

  听了周文郁的分析,袁崇焕也觉口中苦涩,摇头苦笑道:“我只能但求尽力去做,但想做出何种成就,亦不敢言。”

  “所以只有另辟蹊径。”周文郁咬着牙道:“老大人可曾想过,议和之事?”

  “议和?”袁崇焕一征,摇头道:“胡闹,浑说。”

  袁崇焕从座椅中站起,笑着对周文郁道:“你到底还是读书少了,我大明向来是不和亲,不议和,不割地,又以天子守国门,当初英宗皇帝被太师也先所俘,结果群臣拥立景皇帝,仍然抵抗,也先只能无奈退走。当年之事以后,提倡议和或是迁都南逃的名声都是臭不可闻,此后谁还敢再提这事?秦桧等人的铜像,现在可还是在西湖边上岳王庙前跪着呢。我袁某不指望流芳百世,可也不能做这般蠢事啊。”

  袁崇焕说到最后,已经有些疾颜厉色了。

  周文郁现在出的这个主意,确实是步臭棋,简直臭不可闻。

  “当年是当年。”周文郁索性跪下,顿首道:“国家初立,政治拙朴,朝野一心,虽然京营兵和公侯伯不少随英宗皇帝出征,失陷于敌,但京中还有数万营兵,关键之处在于政治清明,兵备完善,财赋足够使用,数月时间,于少保就调集了二十万边军和班操军,足以却敌。否则也先怎会那么轻易的退走,又将英宗皇帝给放了回来。现在我大明朝政不修,士风堕坏,特别是边军战力远不及前,且将领各怀私心,已经有难制之势。而最要紧的是国力远不如当年,财赋渐渐难以支撑国用,屡加辽饷赋税,民间负担已经太深,又有天灾频降,老大人,卑职恐怕祸不止及外,尚会由内而发哩。”

  袁崇焕面沉如水,已经知道眼前这个旗牌官所说的都是事实。

  现在的情形当然是不能和国初时相比了,不管是朝堂的政争,财政的吃力,军队的腐化堕落,都完全不能和英宗年间相比。

  现在除了九边外也有班操军,但所有人都知道只能用来修修昌平的陵寝或是京师的城墙,当工匠用可以,用来打仗还是算了。

  而且人数也太少了,大明国初到成化之前,国家还是能调度百万以上的卫所军,到了现在,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