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二十六章 宝岛_大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玉成道:“舍弟说,主要还是用烧荒和饮用开水,营地用石灰水消毒和隔绝发病人群等办法,要说治疗,暂且只能治愈病况较轻的病人,对重症病人,还是只能束手。”

  张瀚道:“这样也算不错了,随着人员渐多,开发出来的地方也会多起来,边开发,边控制,除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他又看向黄玉成,鼓励道:“玉成有何事,可以直言。”

  黄玉成道:“还是与台湾事有关,舍弟言道,台湾那边的种稻容宜,更容易的还是种番薯。军中有人带番薯过去,原本随意种植,只当是玩笑,谁料番薯长的极大,生长的时间也比在大同时减了近一半时间,长出来的番薯又大又甜,味道极佳……”

  “是这样,我还没有接到正式的报告。”张瀚初听之下有些意外,不过一想也就释然。

  台湾那种地方,水稻一年两作,一次生长周期是一百二十天,一次是一百天,一年两熟,产量极高,后世被称为海上粮仓,其稻米产量可以养活全岛绰绰有余还能出口。气温高,每年日照充足,气候潮湿多雨,足以灌溉农田,就算没有现代农业都是一个很容易养活很多人的好地方。

  其农业十分发达,水果产量高味道好种类多,不过在台湾发展的早期,除了水稻之外,最重要的作物还有三种:茶叶,甘蔗,番薯。

  哪怕是三百年后,很多台湾人的记忆中都有番薯,这是台湾百姓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又大又甜,难得的好东西。

  甘蔗也重要,台湾那边早就得到指示,大量种植甘蔗这种经济作物,粮食够吃就行。

  台湾一直到清末民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就是白糖,甘蔗榨糖贩卖到海外,从明末就开始了。后世的人很难想象,在这个时代,不仅盐是朝廷控制的最紧俏的商品,白糖却是比盐还稀少昂贵的奢侈品!

  “黄玉安的信,我也看了。”孔敏行道:“台湾那边,可能是现在控制和开垦出来的土地范围并不大,所以对新作物的种植并不热切,并没有正式的公文过来。”

  张瀚看着孔敏行,说道:“确实是如此……目前在我们的努力之下,和裕升并不缺粮。”

  “但台湾迟早是要大规模迁民定居的。”孔敏行道:“凡事不预则废,现在那边和裕升的人还不满万人,粮食随便种些稻米就够了,如果有十万人乃至二十万人呢?可能十年之后就有此数。我知道文澜的计划,在北以草原为主,徐图扩张,只要大明不内乱,文澜是不会亲启战火做乱臣贼子的,而台湾原本非中国之地,与草原的情形相同,迁民数十万,又有海贸之利,再复以农耕为基,说句大逆的话,自立的根基怕是比草原还要强的多。如果以台湾为基业,兴师争南洋,没有农耕就象是无根之木啊。”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