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7章 第一位战死的皇子(求月票!)_干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中一匹战马上。

  见李标并没有愚蠢的在出战前连战马都不带,岳云不再去看李标,而是极为专业的开始整军。

  等到先锋营集合完毕,李标才问岳云:“匆忙集结,所为何事?”

  岳云答:“我亦不知,许是有战事;也许是全军全副武装拉练。嗯……后者可能性更大些,我第一军区每月皆会出关拉练一次,五年间从未有过间断,此次或许亦然也。”

  李标听言,也没想太多,跟着一块行动便是……

  ……

  辽西大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河套。

  从高空俯视,河套如同树叶上的叶脉,条理分明,粗细不等,弯弯曲曲,密密麻麻。

  河床、沙石、河岸、杂草、野花、洪水、淤泥、浮柴,这些东西简单明了,几乎就是辽西河套的全部。

  辽西走廊背山面海,丘陵起伏,形势险要,是沟通榆关(山海关)内外的重要通道。

  从秦汉到历史上的明清,乃至到近代,辽西走廊历来为兵家征战必经之地。

  同时,围绕着辽西走廊,发生过许多让人传颂的故事。

  中原第一次通过辽西走廊进入东北,对东北实行有效的控制,是先秦时期。

  燕昭王遣大将秦开取道辽西走廊去攻打东胡。

  打完了东胡,又去攻打箕子朝鲜。

  史书记载,燕国的这两次军事行动,取地两千余里。

  打完仗,燕国在东北设立郡县。

  此后,中原文明开始进入东北地区。

  到了东汉末年,东北地区已经出现了世家大族。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许多流民通过辽西走廊进入东北地区,数量竟然超过了当地人。

  大量的中原流民,为东北地区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

  当时,占据辽西的慕容鲜卑,因此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本。

  慕容鲜卑是游牧民族,在大量汉人涌入后,慕容鲜卑迅速汉化。

  不过慕容鲜卑又并未完全汉化,而是采取了游牧和农耕并存的管理模式。

  也就是,汉人发展农业提供粮食,部落提供武士保证武力。

  这种模式被现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后来,慕容鲜卑虽然败落了,但鲜卑人的另一支拓跋鲜卑却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模式,最终成为北方的霸主。

  辽西走廊不仅仅是一道交通要道,它还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经常是关外与关内政权博弈的焦点。

  关内的中原政权衰落时,关外的游牧政权就会窥视中原大地。

  而中原王朝强大时,也会对东北生出征服之心。

  总之,不管是谁打谁,辽西走廊都是必经之地,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曹操征乌桓,隋唐两代征讨高句丽,走得都是辽西走廊。

  历史上的明朝末年,明朝赫赫有名的关宁锦防线就构筑在这里,明军依托关宁锦防线,对抗东北的后金政权。

  后金政权想要入关,辽西走廊是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