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历法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精准量具,改造天文观测仪器,列出精准的历法……最重要的,哥哥要造出一件用机械计量时间的神器。”

  小妹说道:“昭明应该能帮得上忙。”

  苏油说道:“对,我准备奏请陛下,招募天下太史占书,杂用士人,分立五科,不过与以往不同,合历法,天文,地理,数算,仪表五类。”

  “我本想请族叔回来主持此事,不过王相公拒绝了。因此只能我来主事,然后请景润,存中,还有石老,卫老,秋官皇甫愈,族兄推荐的仪表高手韩公廉,共同攻关。”

  “还有就是天师府,你,俩天方老外,也一同也参与进来。”

  小妹点头:“嗯,要是我们这群人都能不出来,天底下就没人能弄得出来了。”

  ……

  司天监,掌察天文祥异,钟鼓漏刻,写造历书,供诸坛祀祭告神名版位画日。

  中国是农耕文明,节气对于这个国家,尤其重要。

  因此司天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准确报时,确认节气,推算可能发生的天变。

  由于岁差的关系,也就是实际的太阳年,和历法上的年会存在误差,因此每过一段时间后,旧历误差积累过大,就需要重修。

  其实只要把这个误差精准的计算出来,加上精准的观测,是可以通过调整解决问题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历法制定之后,统治者会认为是国家的巨大成就,一般不能轻易修改。

  加上计算量非常庞大,以前都是用算筹,书写记录方式也烦难,缺少统计列表,会产生巨大的工作量和计算错误。

  因此一般司天监,推算和核验是分列两科,占总人力的五分之二。

  所谓的岁差,是指地球自转轴长期进动,引起春分点沿黄道西移,致使回归年短于恒星年的现象。

  其原因是地球是一椭球体,赤道部分隆起;赤道面与黄道面不相重合。

  日月和其它行星对其赤道隆起部分施以附加引力,引起赤道面倾向的变化,即地轴进动。

  其结果,造成春分点沿黄道每年西移约五十分两秒,约两万六千年移动一周。

  因为它使回归年略短于恒星年,所以中国古代称之为“岁差”。

  由日月的作用引起春分点西移并不改变黄赤交角,称为“日月岁差”;由其它行星作用则同时改变黄赤交角,称为“行星岁差”。二者的合量称为“总岁差”。

  不过行星岁差影响很小,主要考虑日月岁差就行了。

  公元四世纪,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在分析古星图和星空时,就发现晋代星星的位置,比古代略有偏移,进而发现岁差,并留下了冬至点每五十年后退一度的记录。

  《宋史·律历志》记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

  岁差这个名词即由此而来。

  而大天文学家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