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6章 得偿所愿的朱棣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了。

  “我管不了,国公还是自己留着吧。”

  徐景昌一惊,“为什么?这可都是咱们家的财产,光明正大的,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黄姑娘道:“就是这个钱数太多了,不是我能料理的。如果定国公想要给我管钱,我只能管管定国公的俸禄,除此之外,我不敢接受。”

  徐景昌眉头挑了挑,夫人居然不愿意掌握财权,他到底是该高兴,高兴,还是该高兴啊……

  “那我现在既是定国公,又是锦衣卫大都督,还兼着詹事府的差事,能领三份俸禄,还有一些津贴,具体多少我就不知道了,都是管家在打理。”

  黄姑娘正色道:“这就是国公需要小心的地方……不能治家,焉能辅政?俸禄津贴,该是徐府的,一点不能差错。至于那些管家,也要紧盯着点,别看他们在徐家不算什么,但是出了府门,站在普通人面前,就是顶大顶大的人物,他们惹了祸,都会损及国公威名。如今朝堂上有那么多人盯着,国公可要千万小心。”

  徐景昌眼珠转了转,不由叹道:“真是贤内助啊!等日后回应天,你可要好好整顿家里。”

  黄姑娘虽然害羞,但还是用力点头,算是应下来。

  徐景昌大感轻松,很显然,夫人是个知道分寸,能把握住自己的。就算成亲,也只会让日子更轻松。

  想到这里,徐景昌还真有点迫不及待了。

  ……

  “启奏陛下,这是定国公拟定的名单……其中包括大宁榷场文官一百五十人,八个边防千户,另外还有五千骑兵,需要设立大宁总兵一人。”

  吏部天官蹇义想朱棣汇报人员安排,武英殿之中,群臣都在听着……坦白讲,徐景昌这份人名单,有点让大家出乎预料。

  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原来北平都司,下面一大堆的卫所,还有指挥使,指挥佥事等等将官,悉数裁撤干净,只保留八个边防千户,加上五千骑兵,一共一万三千人。

  这个下降幅度,实在是太惊人了。

  甚至都有人疑惑,这点人能不能够用?

  其实在徐景昌看来,边防完全不需要把那么多兵力堆在第一线。

  紧要的地方,安排千户固定守御,比如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等等……然后安排一支机动力量,日夜巡边,也就够了。

  关键是接下来的两道防线……其一祭祀改革之后的农场,要选拔出一批民兵,护卫农场,如果遇到了小股蒙古人入寇,他们需要投入战斗,并且及时通知周围的官兵。

  如果是蒙古人大举入寇……这就需要明军的情报系统,提前了解情报,及时预警。

  在北平、保定、天津、山东等地,要保留一批精锐的禁军。

  平时在内地驻扎,减少开销,遇到了战事,及时动员,投入战斗。

  这种方式无疑会减轻国防压力,也用不着那么多民夫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