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8章 黑了心的朱高炽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是俩字:内卷!

  徐景昌认为北方边防压力大,九边成为朝廷负担,根本的问题,就是北方农田产出低,供养不了那么多人口,偏偏还面临着草原游牧骑兵南下的威胁。

  又吃不饱,又要挨打,傻子才愿意留下来!

  军户逃亡,土地撂荒,造成边防更加空虚,朝廷不得不投入更多……然后边防就变成了国家的烂疮,不断失血。

  当初朱元璋建立九大塞王,戍守边防,除了疼惜儿子之外,也是让藩王守边……毕竟连朱家人都不愿意去,还能指望谁?

  徐景昌简单分析了情况,接下来似乎就要对症下药,提出对策了。

  但是他话锋一转,转而分析起江南和中原的农耕条件了。

  江南鱼米之乡,水热充足,不像北方那么寒冷,又不像南洋那样,湿热瘴气……从气候条件,生存环境来看,绝对是农业时代,最好的一块地了。

  要不然也不会繁衍生息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族群……天竺那边是耕地多,但是气候酷热,地形封闭,算不得好地方。

  至于美洲大平原,看起来不错,但是由于缺少东西向的山脉阻挡,夏天飓风不断,冬天冷空气袭来,动辄几十度降温,对于农业时代脆弱的生产能力来说,绝对是灾难。

  而欧洲那边,雨热不同期,只能长牧草,那就更不用说了。

  徐景昌在报告里面,虽然没有对比全世界,但他也分析了,江南和中原的农业,主要是精耕细作……以家庭为主,不断投入劳力,常年辛苦劳作,用汗水换取收成。

  一年才来,能填饱肚子,再有点结余,已经算是老天开恩了。

  当然了,放眼天下,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也不多。

  随着人口生息繁衍,不断增加,在每一块土地上,都要成倍投入劳力,但是收获却增加不多……所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到了这一步,也就距离改朝换代不远了。

  而且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又造成了地比人贵,所以才有了兼并横行,税基崩塌,财政崩溃,国家灭亡,改朝换代……

  这一套几乎是农业社会的必然,很难打破规律,从这个循环跳出来。

  徐景昌讲了这么多,他开出的药方是什么呢?

  没有!

  徐景昌没有药方,中原和江南的人口就这么多,土地也这么多,人口生息繁衍,不管怎么折腾,都是治标不治本。

  弄不好还适得其反。

  不过……在北方,或许可以试试不同的办法。

  因为九边军户逃亡,就已经证明了一件事,北方的农业条件,并不是很适合精耕细作。

  尤其是长城一线,延伸到辽东,这些地方降水就那么多,每年只能种一季庄稼……就算把老百姓累死,也产出不了多少粮食,一遇到水旱蝗灾,立刻百姓破产,大量逃亡,成为朝廷重大的负担。

  要怎么解决问题呢?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