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6章 干净又卫生_我的姑父叫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受挫折,吐出了许多土地。

  这下子可给征收土地提供了方便……矿区百姓想要继续种田,就按照相应的面积,直接置换给他们更好的土地,并且提供安家费。

  如果愿意留在矿场干活,也可以拿补偿金,并且得到一份工作。

  大户拆成了小户,一个个的小户就很单纯了。

  不在矿区的,跟他们没有关系。身在矿区,出钱补贴,提供便利……很容易就把事情解决了。

  朱高煦大喜之下,还掏出了三万两,建了一所学堂,造福当地百姓。

  征地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开采……而开采煤矿,不光需要庞大的人员,还要有工具,有火药……开山修路,运输煤炭。

  徐景昌着实够意思,他抽调了大批工匠过来,为了朱高煦的煤矿,特别在袁州设立一个火药厂。

  另外又调动了不少铁匠,给他打造工具。

  调用船舶过来,进行运输。

  这还不算,徐景昌又从北平,给他弄了牛马牲畜三千……

  这些事情,可不是有钱就能做到,你要知道,这些牲畜,从北平运到江西,沿途损失不小。

  徐景昌特别征调了大型的船只,协助运输。

  又从常平仓调出来草料,保证供应。

  这三千牲口送到江西,还是活蹦乱跳,膘肥体壮。

  朱高煦感激涕零,不过接下来的一件事,可是让朱高煦真的跪下了,他这位表弟实质是太给力了。

  因为要开矿,就离不开劳动力,数量还是相当多。

  原计划是在当地招募,可很快朱高煦就放弃了,因为江西虽然有富余的劳力,但是多数家中有田,他们只能在农闲的时候,才来干活。

  而且江西的衙门也明白说了,必须悠着点,万一出了人命,他们可是要上报的。

  汉王朱高煦权衡再三,朝中仇视工商业的臣子不在少数,自己在这边折腾,万一弄出了事情,必定会成为把柄。

  他只能给徐景昌去信,希望徐景昌能够帮忙疏通。

  徐景昌接到之后,直接通过了一项新的法令,就是准许雇佣外国劳力的法案。

  然后徐景昌将适用范围很灵性地选择了五个地方……大宁,北平,泉州,应天,袁州。

  但这五个试点公布之后,整个朝廷,尤其是京城,瞬间都老实了。

  大宁因为设立了榷场,需要一些蒙古人员,这是理所当然的。北平是因为农场的问题,必须要外来劳力。

  泉州代表市舶司,也需要招募外来的劳力。

  这都没什么,值得一说的就是北平和袁州。

  袁州不用问了,就是煤矿的事情。

  那北平为什么需要外来劳力?

  难道是应天需要开矿?或者应天的作坊需要外来织工?

  对不起,都不是。

  纺织也是一个技术活,外来的人再便宜织不出来,也是不行的。

  事实上京城需要外来劳力,只有一个用处,那就是给各家各户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