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九章 挺身而出的明社官员_大顺小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但是偌大个京师总得有人管理和镇守吧,不战而降,把天朝的首都拱手让给外夷,朝廷的脸面就真得稀碎了。

  可是派谁执行这项九死一生的任务呢?

  顺天府尹!

  大家刚想到他,这位杨次辅的得意门生病倒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嘴巴歪着,流着涎水,目光呆痴,不是五年以上的脑中风,根本达不到这种效果。

  还有谁?

  真没有谁了。原本最合适的武勋世家,张家湾一役,安国公以下死了十几位,能出来担点事的勋贵们,几乎都死在那里了。

  很快,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工部右侍郎朱焕华。

  值此危难之际,明社的人不挺身而出,更待何时!

  这些年来,满朝上下似乎都养成了一个习惯。遇到局势糜烂,不可收拾时,就不由自主地想到明社的人,仿佛他们力挽狂澜是应该的事情。

  于是朱焕华被紧急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巡抚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主持直隶防务大计。

  与此同时,另一位明社人员,正好押解湖广两省夏季税银,经河阴、直隶进京的江汉按察使冯义河,也被委以重任,除顺天府尹,兼提督五城军务。

  虽然很懵逼,但两人确实是明社的骨干,不忧天怨人,也不自暴自弃,而是马上进入状态,展开部署。

  朱焕华立即以直隶巡抚的名义,发布公告,通知京师周围府县的百姓,坚壁清野。百姓们尽可能地向京西山区转移,官府派出人手,帮助搭建营寨,暂时安家。

  再征集青壮,集中在京营禁军的营地里,与调集过来的各地守备兵、乡兵一并集训。教官是仅余的两千镇戎军。

  各城门大开,许进不许出,严查奸细。

  京师城里执行戒严,按户籍清点人口。百姓一般只许在坊内活动。如有事出坊,需要开具路条,携带户籍纸。

  组织青壮,以五城兵马司精兵干将为骨干,组成巡防营,划分区域,日夜巡逻,肃奸察贼。

  一通安排下来,朱焕华忙得头昏眼花,刚坐下来没休息一会,冯义河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明夏兄,还有件大事。”

  “什么大事?”朱焕华猛地一惊。敏感时期,他的心一直都是悬着的。

  “通州城,还有广通桥,有几处仓库,里面的物资堆积如山。要是不尽早处理,就全便宜夷兵了。”

  听冯义河说完,朱焕华猛地站起来。

  这确实是件大事。张家湾一战,夷兵也损失不小,他们退守马头店和香河一带,似乎是修整后再战。也有传言说夷人吃此一役,心生畏惧。

  他们冒冒失失进入大顺腹地,前面是墙高城雄,号称天下第一雄城的京师。一时半会是攻克不下的。一旦顿师城下,各地奉诏前来勤王的兵马,就能会像一群群蚂蚁,蜂拥而至。就算战斗力再不行,耗也能耗死他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