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07章 悄悄进行的军改_不明不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07章悄悄进行的军改

  “万岁爷,是广州的参谋回来了,有要事求见当面禀奏。”

  王承恩很快就拿着一枚金属腰牌小跑着回来了,气喘吁吁面色凝重。虽然他没资格询问来人具体要汇报什么,却也知道叫开宫门肯定不是一般的事情。

  “广州的参谋?海军参谋?”可能太累了,也可能是参谋数量越来越多,洪涛一时没搞清楚是什么参谋如此急着觐见。

  “总参谋部统计司的王大头……”即便此时殿里一个人没有,王承恩还是凑近了半步,用最低的声音道出了来人的身份。

  这个部门听上去是隶属总参谋之下,实际上总参谋部、海军参谋部、陆军参谋部里的参谋绝大多数都不知道有统计司存在。它完全是皇帝秘密建立的,性质和壁虎类似,只是成员大多来自海户司,是正常人不是太监。

  “王大头……”

  “奴婢疏忽了,是朱三十六,万岁爷恕罪!”看到皇帝的眼神,王承恩马上意识到犯了错,赶紧改口。

  从海户司毕业的孩子已经有好几百了,真记不住那么多名字。改成编号就方便多了,不管有没有记忆,只要数一数编号就能大致上了解此人是何时进入、何时毕业,更方便管理。

  古代人为什么非常忌惮从军?不是怕危险,也不是生性胆小懦弱,原因只有一个,利益没保障,性价比太低。

  任事官属于临时委派职务,比如提督、经略、总兵、挂XX将军印等等,无品无阶,办完特定的事情、打完特定的战役,交还印信,职务随之撤销。

  读书考科举,就算只考个秀才,也能让个人和家庭获得切实收益。如果碰巧了来个举人进士,不光这辈子成了人上人,保不齐好几辈子都能受益,性价比最高。

  同时提高了勋职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荣誉和俸禄标准,又新增了两个很实用的概念,与正职一起充分体现了军人的价值。

  明朝的武将体系和文官差不多,分为了命官、散官、勋官、任事官四种。命官也叫职官,是按照品阶由皇帝正式任命的,从正一品的左右都督到从六品的试百户,共十二个等级。

  散官也叫散阶,比如光禄大夫、骠骑将军之类的称号,只代表获得嘉奖的等级和享受某种待遇,没有实际任职和差事,与后世的勋章意思差不多。勋阶则是散官的补充,与实职和俸禄并无影响。

  当商人做买卖,哪怕摆个小摊,只要精打细算不怕麻烦,依旧可以为子孙后代攒下些家业。假如运气能好一点点,碰到机会且抓住了,说不定就能日进斗金,性价比也不低。

  在军人因为受伤或者其它原因退出现役时,正职会随之取消,但勋职会一直保留至死,且与文职有部分关联。依靠勋职,退伍军人在地方上可以获得相应的职务,或者领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