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 征途_1635汉风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暗自赞叹。

  还别说,齐国官兵完全迥异于我大明官军的服饰,看着就显得特别精神,特别威武。青黑色军服,大盖帽,束身的武装带,肩头、领章和袖口的玳瑁领花装饰,脚上还踩着一双皮靴,给人以一种帅气逼人的军人气质。

  「我大明所建立的新军,不仅操演训练当以齐军为模板,就是身着的军服,也可借鉴一二。」孙征淇脸上带着几分羡慕的神色。

  「世子殿下,我大明自有传统,军中亦有成例。」随身侍从杨炳荣低声说道:「齐国有的东西,是我们学不来的。……就说他们头上那顶军帽,我们就无法戴上。」

  孙征淇闻言,先是看了看杨炳荣头上长长的发髻,又摸了摸自己的头发,不由摇头苦笑。

  孙征淇,大明秦王孙可望第二子,年二十五,于今年二月搭乘齐国移民船来到汉洲本土。至于目的,是受孙可望所命,为他的三弟孙征灏求娶齐王郡主,以为秦齐联姻。

  而他来齐国的

  另一个目的,则是实地考察参研齐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为将来秦王北伐定鼎中原,统一全国后,如何制定并实施对齐政策,有一个切实的参考。

  经过数月的考量和评估,齐王同意了与大明秦王联姻之事,定于明年六月,将齐王第六女齐子瑶送往大明南京,与秦王第三子--孙征灏完婚,以巩固双方之间的合作友好关系。

  其实,不论是齐国,还是孙可望,都知道维系目前双方合作的关系基础,是因为有北方清虏的存在。倘若,一旦孙可望完成北伐,驱逐清虏,统一全国后,双方之间必然爆发严重的矛盾冲突。而矛盾冲突的焦点,就是移民,齐国每年从大明境内吸纳十余万移民,这简直就是在持续不断地给大明放血。

  要知道,任何一个王朝政权,都将辖下的子民视为重要的财富来源,更不要说,大明自甲申天变后,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持续战争,在遭到清虏的大肆肆虐屠杀后,人口规模已经降低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甚至有的府县人口规模尚不及战前的十之一二,可谓凋零至极。

  二十余年来,战乱、瘟疫、天灾,使得各地民生异常艰难,困顿饿毙者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衣食无着,你们齐国招揽流民运回汉洲本土,活人无数,挽救了众多饥民,算得上功德无量。

  但自从秦王孙可望于1653年,挥军攻入南京,并迅速占领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后,开始陆续恢复经济,安顿民生。十余年过去了,整个南方虽然还未恢复到甲申年以前的经济水平,但各地府县,在这种安定和平的环境下,各项工农业生产已缓慢复苏,并朝着向好的方向迈进。

  这种情况下,齐国仍旧不停地从大明境内吸纳移民,而且人数从此前每年不过数万人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