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五一章 辽东之势(续)_1635汉风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么多年来,一直与这个渤海国保持着相对友好合作的关系。对方以皮毛、鹿茸、人参、金银等物资,与镇州当地交换粮食、布匹、食盐、农具等生产和生活用品。

  这个时期,贵重的毛皮是非常走俏的商品,不论是卖给齐国,还是运到大陆、朝鲜,都能获得不菲的收益。镇州及渤海国所据的黑龙江地区地域广阔,河流纵横交错,地势平坦,其上覆盖着许多原始森林,生长着各种耐寒的动物:貂、北极狐、银鼠、白熊、狍子、狐狸等,猎取它们的皮毛,就是该地区民众获得收入的最主要经济手段。

  通过毛皮交易,以及转手倒卖的途径,镇州地区每年从这个渤海国赚取的白银,就不下二十万两,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移民开拓。

  可随着清虏势力在辽东地区的崩溃,渤海国趁机南下侵占了原奴儿干都司部分旧地,这让镇州当地的官员和驻军立时警觉起来。他们非常担心,这个渤海国会不会全盘继承和接收此前清虏的所有势力,再演当年后金之事。

  听说,齐国人对此也是非常恼火,准备就渤海国贸然南下之事,与其进行一番严正交涉,迫其退出松花江流域,转而继续向北边和西边扩张。

  至于渤海国会不会突然侵袭镇州领地,当地驻守的明军并不认为会真正发生。别看镇州地区的明军数量不足两千人,仅四个营,但这些军队可都是全脱产的职业军人,而且还是由齐国军事教官一手训练出来的新式火器部队。

  若是爆发大战,镇州地方官员还可以征发当地土着,以及各地武装乡兵,就是动员出一万人的武装部队,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渤海国几乎年年都南下辽东,或者朝鲜西北两道,例行打草谷,掳掠丁口和财物,如入无人之境,几乎都未遭遇太大的反击。可若是想来攻我镇州,那可得好生掂量一番,说不定就会让你进得来,未必就能出得去。

  今日从勃利城而来的这支“狗车队”,雪橇车二十余辆,随行官员和护卫五十多人,拖着大量的毛皮、鹿茸和金银,准备于安平堡购买一些粮食和其他日用物资回去,用以供养该地急剧增加的人口。

  在整个外东北地区,其实相较于其他季节,冬天反而是贸易往来和物资运输的主要季节。因为地域辽阔,再加之各个定居点之间也没有修建道路,人员通行倒是问题不大,但要驾驶马车、牛车运输货物往来各地,就显得非常困难。

  而到了冬天,虽然天寒地冻,白雪茫茫,但依靠各个堡寨中驯养的大量雪橇狗,拖拽装满物资和人员的爬犁和雪橇车,却是极为快捷便利。在元明时代,北方就有狗拉的冰橇或雪橇的出行方式,世人称之为“狗车”。而生活在东北地区的赫哲人、索伦人更是此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