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章 抉择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章抉择

  暮春三月,细雨连绵,乍暖还寒。

  什邡县城外,被湔水和石亭江蜿蜒而过的郊野,两岸草烟低。

  哀切婉转的子规啼,声声催绿了山峦林木,提醒着又是一年春耕至。

  阡陌纵横中,随处可见青壮扬鞭扶犁,吆喝着耕牛将土壤翻整。年迈老丈与农妇躬腰于秧苗青青中,呵护着今岁果腹的希望。

  许多垂髫小儿,一点都不畏惧春水寒。

  光着脚丫,时而在如烟如雾的田坎上挖野菜,时而跳进小水洼里摸泥鳅。让衣裳和脸蛋涂满了泥浆的同时,也将嬉闹欢笑声播种在人们的心田中。

  此时已是建兴二年,公元224年。

  拜丞相诸葛亮闭关息民、督促州郡务农殖谷所赐,让昔日夷陵之战大败的愁云和先帝刘备大行的满城缟素,已随着时光流逝被人们悄悄尘封在记忆里。

  丰饶的巴蜀,再度焕发了生机。

  隐于桑树林里的郑家别园,小溪潺潺处,郑璞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一手支颐,一只手扶着鱼竿垂钓。

  远远望去,似是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雅兴。

  往近了瞧,却见他正眉心微蹙,星目半阖,满脸若有所思。

  这种场景对郑家别园的人们而言,已见怪不怪。

  所有人都知道,郑家二郎自从除服斩衰后,性情就转为淡雅,不复往日轻佻,尤喜独处静思。

  事实上,却是因为他的灵魂来自一千多年后。

  魂穿的时间,正是一年多前的那场大病。

  历经了初来乍到时有过惊奇、恐慌以及无所适从,安抚了自己既来之则安之和弄清楚今夕是何年后,他便对未来有些踌躇。

  倒不是担忧什邡郑家的安危。

  兄长郑彦试守梓潼郡汉德县令以来,勤政公允,吏民皆爱之,官声甚佳。只需持之以恒,未来官至两千石,传承郑家的官宦门第易如反掌。

  亦不是忧虑日后的温饱。

  郑家世居蜀中,耕读传家,是什邡县的大户,家中产业颇丰。

  哪怕是郑度生前让长子出继亡兄,将郑家产业分治,属于郑璞的良田也有数顷、桑树数百株和仆从佃客百余人,且有母家代为行逐商贾之利,堪称内有馀帛外有赢财。

  真正让他拿不定主意的,是明知历史轨迹之下,该如何抉择自己的未来。

  作为后世的灵魂,历经了泱泱中华数千年文明传承的熏陶,知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王朝更迭规律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三国鼎立也好,三家归晋也罢,认知里习惯了去接受这是历史洪流的大势所趋,是盖棺定论的结局。

  所有的一切,都已无改变或者扭曲的可能。

  不管是仰慕魏武鞭挞宇内的风采,还是敬佩先主终不为人下的坚韧,亦或者好奇“生子当如孙仲谋”和“孙十万”的完美转变。从骨子里就习惯了,将这些历史古人当成一种谈资,仅供茶余饭后做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