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二章电灯_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504年(弘治十七年)10月15日,朱厚炜同杨慎朱秀荣从北京回到成都,杨慎要参加四川省的乡试先拿个举人为状元做准备。

  成都科学院电力实验室中,在宋应星、杨慎等人和实验室研究员的一片赞叹声中,朱厚炜亲手安置的电灯泡亮了起来。早在1502年透明玻璃能够生产的时候朱厚炜就让人做电灯泡。

  朱厚炜让人把窗帘全部拉上,室内依旧十分明亮。

  朱厚炜估计了一些,觉得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电灯泡起码有三十瓦的功率。

  虽然这样的亮度还不够,还需要继续改进,但已经远超过这个时代的蜡烛和油灯了。

   朱厚炜是直接用钨丝做的抽真空电灯泡、电子管。

  钨是在1783年被提取出来的,是十八世纪的技术,算不上什么高科技。当时西班牙人德普尔亚使用的是炭氧化法,即使用炭和三氧化二钨反应,得到钨金属和二氧化碳。

  朱厚炜用的也是这样的方法。爱迪生使用的是碳化棉。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发明家、企业家。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并完善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1878年9月,爱迪生开始研究电灯,但由于爱迪生经济问题不得不寻找经济资助,于是成立一家股份公司,以便为实验提供经济资助,不久洛雷找到了几个股东,他们愿意出钱资助爱迪生研究电灯。但爱迪生屡屡失败,很快筹集的五万美元用完了,一部分股东的信念开始摇动,爱迪生苦苦劝诱,股东们决定再拿五万美元资助爱迪生。

  1879年10月21日,电灯研制成功,他为此试用了接近1600种材料进行试验,连续用了45个小时之后这盏电灯的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这种电灯有高阻力白炽灯、碳化棉丝灯多种名称,用碳化棉丝制成。

  1880年,爱迪生派遣助手和专家们在世界各地寻找适用的竹子,有六千种左右,其中日本竹子所制碳丝最为实用,可持续点亮一千多个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这种灯称之为碳化竹丝灯。

  1881年,在巴黎世博会上,爱迪生展出一台重27吨、可供1200只电灯照明的发电设备。

  1883年,爱迪生在一次电灯试验中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