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6章 薄纱之后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一看,见书卷抬头两排的竹简上面写着:“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置校尉计思虑十有余年乃发大策北击匈奴西使……”

  汉代没有句读真是烦人。

  斐潜在脑海中过滤筛选了一下,抬头问道:“班定远上疏?”

  蔡邕闭目微微点头,并不说话,于是斐潜便继续往下看……

  班固的上疏并不长,五六百字的样子,很快斐潜便看完了,皱着眉头思索着。

  班固是汉代打通西域的一个狠人,杀使者,潜刺客,用离间,借力使力,因势利导,无所不用其极,方铸就了汉代在西域地区一直保持着强有力的影响力。

  那么蔡邕拿这个书简的意思是?

  别看班超是西汉时的人物,但是写上疏却是秉承着后世所谓的“麦肯锡”最牛叉的写法,先是用简短的不到百字,表明了整个文章的重点;然后便用“古今中外”四个方面进行立论;再引申到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阐述,并举出了相关的一些可操作性的举措;最后以歌颂祖国大好河山,阐发美好愿望进行结尾……

  就算是拿到后世高考,也是轻松的可以获得第一个档次的作文分数的。

  斐潜重新审视着这一篇的上疏,掐掉头尾的套话等这些语言,然后再去掉一些与龟兹相关的东西,便只剩下了这样几句话:

  “臣伏自惟念,卒伍小吏,实愿从谷吉效命绝域,庶几张骞弃身旷野。”

  “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命绝域,备遭艰厄。”

  “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之。”

  拳拳的报国之心,有了;艰苦卓绝的功劳,有了;经验丰富的佐证,有了;换成后世的话来说,就是——

  你们这群喷子起开,老子在西域混的时候,你们都还在家里吃奶呢!

  因此再加上蔡邕师傅在前面讲的“过于轻易”的话,那么意思就是朝野当中的喷子又开始心动了,因此就开始行动了……

  因为之前上郡侨治,很多信息根本就没有再传递到了朝野当中,很多人跟本不清楚上郡的具体情况,和班固当时出使西域之前的状况非常相似。

  知道那边有一些人,但是具体怎样,不清楚,能不能打,不清楚,所以,很多朝廷大臣们也不会轻易的去涉足这种不明之地。

  然而这种战争的迷雾却被斐潜拨开了,顿时很多人惊讶的发现,原来上郡……

  一个年方二十的人,转眼之间就能轻轻松松的在上郡拿下了这么一块地皮,开始收复了上郡的郡县,那么若是换了我这个经验更丰富,从政或是治军多年的人去,岂不是……

  我割个草!

  原来是为了这个!

  有功劳谁不想要,有便宜谁不想占?而且刚好斐潜又属于“卒伍小吏”才刚刚被提拔上来没有多久,处理起来简直不需要太容易……

  斐潜放下了书简,默默的将其卷好,置于桌案之上,说道:“那么……皇甫?”

  这个事情,一旦扯开了那一层用来遮羞的薄纱之后,很多丑陋不堪的细节都会暴露出来……

  比斐潜职位更高,年资更长,名声更响亮,更有治军的经验,满朝上下,还有谁?

  满朝文武当中,带过兵的,原来还有一个卢植,一个张温,一个朱儁。

  可惜一个隐居,一个被杀,一个逃亡,仅存的一个就剩下了皇甫……

  细看汉代的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前面作死的人太多,导致后面崩盘……

  若是卢植不被宦官谗言解除兵权,那么董卓进京的时候,尚有一搏之力……

  若不是有领军经验的这些人被迫害之时,王允袖手旁观,到现在也不会至于无人可用……

  张温若是未死,出面收拾西凉的这些将校,多半还是有点作用的……

  毕竟当年张温身为太尉,还曾经是董卓的上司,平复过西羌叛乱……

  但是万事都没有如果……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