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一章 招募_大秦之罗网之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偏僻的山路上。

  千余龙虎骑兵护卫着的那辆马车之中。

  是昌平君雄伟的身姿,他端坐于马车之中,四驾马车之前是一张案牍。

  一身华贵儒服,手持一卷竹简,正在仔细阅读。

  此刻,他眉头紧缩,面色颇有些不对的意味。

  一边读,一边轻声呢喃。

  忽地,马车颠簸了一下。

  “停车!”昌平君手中的书简都因为这一阵颠簸而抖动了一下,于是,他皱着眉头高呼道。

  “叫周围军士继续行军,新郑之事,事关重大,绝对不得有误。”昌平君威严的声音再一次自马车中传来。

  一时之间,他竟被这恢宏大气的诗文迷住了双眼。

  在他看来,于他而言,新郑之事,重要的不是叛军,不是韩王,不是流沙,不是鬼谷,甚至不在新郑城内。

  而在咸阳的秦王宫中。

  那个手持“天问”的男人心中。

  旧主被软禁,韩国的旧贵族们依旧发动了叛乱,这是否会在秦王政的心中,给已经投效秦国的六国人才带来不好的印象?

  马车缓缓停下,周围的士卒们还在继续进军。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怪哉,怪哉,这等诗文若是古人所做,以我之才学,不该毫无印象才是。”昌平君沉吟半晌道,他将手中的竹简小心翼翼的卷好,摆在案牍的一边。

  他的声音自马车中传来,那车夫依旧面无表情。

  而那骑马的黑衣密探,则是一脸欲言又止的表情。

  马车内。

  忽地,昌平君又突然将案牍上的其他公文扫到一边,将那一卷写着田言所做诗文的书简铺开。

  这首诗是他麾下的探子抄录,字体公正,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

  他麾下的情报人员为何会把这样一首诗当做情报传回?

  是何原因?

  莫非……

  “你既然为我带来了这首诗,不知,可知这诗是何人所作?”马车内,传出了昌平君已然回复平静的声音。

  这番话,是对着那黑衣密探所说。

  他再三回忆了一番,确定了这首诗不是古人所写。

  “回相邦大人话,此诗确实不是古人所做,而是今人作品。

  三日前,在一场韩国叛逆分子的宴会中,魏言作此诗。”那黑衣密探下马,对着马车内抱拳回答道。

  “魏言?!”昌平君略微一震惊道,马车内,他的面部表情略微失控了几分。

  “这是个很不错的消息,当赏。”昌平君开口对着车外的两名自己的亲信道了一句,随后又一次低头看向了案牍上的竹简。

  “谢相邦大人。”那黑衣密探对着马车内一礼,随后便骑上马离开了。

  他们都是专属于昌平君的力量,就像罗网之于赵高一般。

  这么多年来,昌平君利用自己身为相邦的身份,平乱功劳,乃至楚系外戚的帮助,招募死士,收拢诸子百家,江湖势力,在暗中建立了很大的势力。

  铸剑也好,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