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八章 序幕(4)_回到明朝当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九月到十月之间,在黄河沿线和山东与清军对峙的绵延千里的战线突然失去了原有的平静。

  小到几十人,多则数百人的战斗接连打响。

  猝不及防之下,沿线清军很吃了一些大亏。如吕大雷这样的青年军官都打出了漂亮的战果,砍下的人头和俘获的战马,还有保存完好的精良铁甲,各种精铁打制的兵器,这些战利品也是源源不断的送往清江。

  在吕大雷处置战利品的事上,清江行营持支持的态度。

  皇太子朱慈烺亲下敕令,沿线明军不再把金银谷物类的缴获物送回清江,而是就地分给当地的百姓。

  如果谷物粮食有不足,可以申请从清军发运。

  从河南再到山东,军需物资与支援的将士也是源源不断的派了上去,从开初的小规模的搔扰战,再到接连得手,明军全军士气振奋,包括睢州与山东沿线的驻防军镇也开始集结它们的续备兵,用这些续备兵来守备城池和汛塘卡点,而营兵则完成初步集结,开始有扩大战果,向着清军驻防区主动出击的打算。

  一时间,风雨欲来!

  …………从清江到徐州的官道在十月初才重修完毕,与扬州到清江的官道地位相等,所用的人力物力也是极多。

  而在前方战况渐趋激烈之时,大元帅府直卫们却是簇拥着皇太子出了行营,在一群文官幕僚的陪侍下,赶至清江至宿迁、泗州、徐镇、海州等诸多州府的一处极为重要的交界之处。

  淮安地处江北中心,北接徐泗,南连淮扬,地处中心,实在是一处极为要紧的战略要地。仅从这些官道的交接与极为稠密的行人往来,也就能看出端倪来了。

  而一眼看过去,也能发觉这些官道的状态明显不同。

  从南方延伸到清江这儿来的是半截道,在目力可及的地方,还有不少夫子和军工司的人在修路,淮扬到清江的官道修了三个来月,距离完工还有点时间。

  夯土层,最简单的水泥层,道边排水沟加植树,这条道,和后世没法比,但在当时是已经远超时代水平了。

  其余几条官道,就多是普通的土石路,最多加以平整,填坑,看起来和以前没有太多变化。

  变化最大的,就是从清江到徐州一线,而皇太子关注的目光,也就是在往徐州和泗州这两条大道之上。

  往徐州的官道重修是大元帅府是从七月底就拨下款子和工料,并且集结人手。

  和慢腾腾的扬州到清江一线官道相比,往徐镇的官道修的又快又急,在工程标准上降低了一些,但在修路夫子的征发和工料款的下拨,还有物资的筹备上,清江行营一直是放在第一位的。

  谁都知道,如果整个淮扬战区受到战争威胁,也就是两个主要的地方。

  一则就是河南入淮的路线,从洛阳到归德,东进商丘,然后越淮河,直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