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9章 草诏人选_锦衣夜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郎却留下了,登基一应礼仪自有定制,他们照本宣科就是了,虽说时间仓促了点儿,不过此前几天他们已经开始筹备了,倒也没有什么,只是有些事,却得需要朱棣本来来拿主意。

  孟浮生道:“殿下登基,这登基即位的诏书却不能马虎了,当请一位大家名士大家来写,免得堕了皇家气度,臣心中有一个人选,就是兵部尚书茹常,茹尚书德高望重,才学出众,太祖在时,便赞他“中外一人,中流砥柱”,并赐铁券丹书与他,且蠲免了茹家田塘园林的赋税,对茹尚书是极为器重的。茹尚书又曾做过吏部尚书,六部九卿之中,无人可比之比拟,可以当此大任。”

  董伦听了便有些着急,因为他的好友解缙昨天刚刚登门求他帮忙。解缙一直想要拜谒燕王,求以重用,奈何他职微言轻,一个九品的翰林待诏,根本没机会见到燕王,所以他就请托好友董伦,因为董伦是礼部侍郎,请他帮忙,在燕王答应登基时,举荐他为皇上草拟登基诏书,不想如今却让孟浮生抢了先,举荐了茹常茹尚书。

  茹尚书确实才学出众,昔曰是太祖皇帝十分看重的人物,在朝中文武里面,也是极有份量的大人物,如果燕王点头答应,把这风光的差使交给茹常,对茹尚书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可是自己的好友解缙就没了晋身之阶了。

  一想至此,董伦赶紧道:“殿下,臣也举荐一人,请殿下思量。此人曾是我大明第一神童,五岁应口成诵,七岁著文赋诗,十二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义理,无人能辩。此人少年便入朝做官,太祖甚为倚重,曾赞他是经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昔曰曾向先帝献上《太平十策》,轰动朝野……”

  他还没说完,朱棣已耸然道:“啊,本王也听说过此人的名声,董大人说的莫非就是鉴湖才子解缙解大绅?”

  董伦倒没想到朱棣远在北平为王,居然也听说过解缙的名声,不禁欣然道:“正是此人!解缙现为翰林待诏,可为殿下拟就登极大诏!”

  “解缙?解缙已经回了京城么?”

  夏浔在一旁听着,想起那个想要跳河的矮子,嘴角不禁浮起一丝了笑意。看着眼前选议登基诏书人选的三个人,他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个神奇的传说,那个在《明实录》里没有,在《明史》第一版里也没有,到了第三版却突然冒出来的方孝孺拒绝草诏。

  是啊,燕王还未称帝,未称帝就不能住在宫里,否则便是篡位的大把柄。燕王此刻还在龙江驿,哪来的金殿召见方孝孺草诏,再说,登基诏书何等郑重的大事,会要歼佞榜上第一人来写么?这样的诏书写出来,所谓的靖难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就说那方孝孺当初受人举荐入朝,朱元璋试评一番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