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4章 为了你,好好的_锦衣夜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好的陈瑛好象打了鸡血似的,动用言官力量不断上书,旁瞧侧击地促请皇帝易立太子,可是皇帝的态度十分暖昧,所有弹劾奏章一概留中不,反而叫百官就迁都之事拿出个结论来。

  对于迁都,太子派和汉王派都有人反对,由于这件事与派系斗争没有关系,所以两派的党魁并没有就此事统一步调,而是任由所属官员各抒己见。而不管是太子派还是汉王派,在迁都一事上态度出奇的一致,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幕奇景,太子和汉王两派一面为了保太子和倒太子互相攻讦,一面又为了迁都与否异口同声地声讨皇帝,如果不是因为有太子一案分化了他们的力量,面对这种汹汹攻势,就算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怕也要吃不消了。

  除非永乐皇帝学他老子朱元璋,一怒杀掉半朝臣子。可是即便那样也没有用,因为你杀掉这一批,换上来的预备役依旧还是这些人,像胡广那么没胆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官员书生意气作起来,那是很要命的。

  那么这些人是哪些人呢?

  南方人,主要是江西人。

  明朝是科考取士,想做官,唯此一途。

  而明朝科考,江西人一直考的最好,有时候全国姓的殿试几乎成了江西人的表演演,一眼望去,殿上站的入选进士全都是江西人。

  “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一半京官是赣人”。别的不说,瞧瞧内阁就知道了,永乐朝初立,内阁大学士七人,其中就有五个是江西人。

  再往下去,各衙各司,也是坐满了满口南昌话、吉安话、抚州话的老表,把京城从南京搬到燕京去,你说他们能乐意么?

  满朝文武一边为了太子的去留问题互相掐架,一边为了迁都与否跟皇帝掐架,朱棣却不接招,他去接见外宾了。

  朱棣先行召见了帖木儿国使节,又打又拉、又拉又打地弄出一个类似于“划江而治”的调停方案,派使节持圣旨,随帖木儿国两支使节队伍同往撒马尔罕,调停其内战,以息干弋。

  随后,朱棣又召见曰本国使节,表达了宗主国君主对曰本合法政斧的支持,同时态度鲜明地表示:支持由足利义满嫡子足利义嗣担任征夷大将军一职。

  朱棣做的很绝,他老爹朱元璋曾经封足利义满为曰本国王,从那以后足利义满给大明的国书就以“曰本国王,臣源义满”自称。这一回,朱棣直接下了一道圣旨,派传旨太监携金册金印去曰本,二话不说,直接封足利义满之子足利义嗣为曰本王世子。

  曰本国王是大明皇帝封的,曰本王世子自然也该由大明皇帝来确认,大明皇帝既然确认了曰本王世子的身份,那么一旦有人否定他的身份,甚或用武力夺取了本属于他的权力和地位,大明干涉就师出有名了。

  曰本国使节兴奋若狂,千恩万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