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七七章 他不在乎_立鼎189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家人物,是中华文化圈里一类非常独特的存zài。他们奉行“功成身退”的原则,每每在中华文明遭受灭顶之灾,即将万劫不复之时忽然出现,挽狂澜于既倒,完成存亡继绝的伟大事业之后,便悄然隐退。

  而在平时,这些人并不像儒家宗师一样到处讲学或者开宗立派,也不与佛家道教一般的立下丛林观庙,世代传承。更多的时候,看上去跟普通老百姓没有太大区别。

  比如诸葛亮,其成才很早,却直到天下大乱之后才传出“伏龙凤雏”的美名。

  再如东方朔,单纯看其行为作风,宛如围着汉武帝献媚的小丑,但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巧妙的改变刚愎自用的汉武帝心意,不致作出不可挽回的错误决定。

  唐末冯道,历经四朝十帝,只身周旋于五代十国大混乱时代,看似毫无节操的不住为随时篡立的新朝新帝王效力,可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最大限度的在那个中华文明濒临崩溃的历史时期,一力保全了汉文化和汉民的元气。若论对整个中华民族功勋之大,他必定要排在前几位的。

  再看刘伯温,出山之前,纯粹就是个乡村教书先生。

  这些彪炳史册、光耀千古的卓著人物,无一例外都是道家思想之大成者。他们并非如说书先生所言,是应世道变迁而生,实则一直有各种学术传承,在默默的历经数千年绵延而不衰。

  即便是到了近代,身怀传承的人物一样存zài。只不过没有刻意宣扬,又是一个时代走向长久辉煌的特殊历史时期。当代人自然难以发现他们做出的功勋。不过深居庙堂之上的那些人。却一定亲身打过交道。或者知道他们的存zài。

  杨浩对这些人颇为好奇,但并没有机会去见识――他们自己不露面,泯然众人一般,却又上哪里去发掘?

  却没有想到,很随意的一次相亲,居然正正的碰上这么一位。

  这就可以解释薛晴身上的诸多不同之处。无论如何,出身在那样的家庭之中,必然要受到截然不同的教育。长大成人之后。也必然拥有迥然各异的格局气质。只看他们想不想掩饰起来,不让人发现而已。

  杨浩饶有兴致的问:“你们通常不都大隐于朝或者小隐于野的吗,难道现在的观念已经变了,可以堂而皇之的对外宣扬自己的身份了?”

  薛晴俏皮的眨眨眼:“换一个人,我这么说的话,他能相信么?”

  杨浩想了想,不由摇头:“恐怕更多的是当你在说胡话。现在的人,总以为科技发达到无孔不入,能够把所有人的秘密都挖掘出来,以为趴在电脑前就能了解一qiē。其实无知的程dù比网络时代以前还要可怕。你表露身份,他们只当是哗众取宠。”

  “所以呀。说不说都无所谓了,反正也没有多少人真心想着了解,我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