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七五章 杨浩VS沙皇(一)_立鼎189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兰泡事件迅速发酵升温,连象征两国邦交的通车庆典都被推迟,甚至有进一步酿成激烈军事冲突的迹象。

  如此危险情形下,杨浩却依然带着外交团队赶赴沙俄首都,让许多人都感到非常的不妥当。

  顾维钧作为代表前往询问,杨浩非常平淡的告诉他:“放心吧,战争一时半会儿打不起来。沙俄上层虽然多的是尸位素餐的蠢货,却还能够判断清楚形式。在没有彻底摸清我国的军事部署之前,他们是不会贸然全力投入的。”

  顾维钧等人只能选择性的相信这番话,但仍然保留一点不同的见解。

  杨浩对此反应并不感到意外,毕竟这些年轻的精英经历的事情还是太少。他们不懂得,越是大国之间要下定决心开战,往往在战斗真正打响之前,越是要尽可能的伪装和平。

  纵观本世界近代史的每一场战争,基本都是这样的路子。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造舰竞争,直到相互之间武装力量的平衡接近崩溃,准备的差不多充足了,才点燃导火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统帅下的德国用短短数年时间完成武装,在发动进攻的前夜,还在用各种谎言和“和平协定”糊弄英国人。

  在此期间,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之前,外交上的各种花招就更别提多么典型了。

  即使到了二战后期,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套路更加的成熟。

  先给准备打击的目标扣上个反人类的大帽子,抢占道义制高点,在全世界发动舆论攻击。在此期间,各种政治手段去敦促对方“认错”。实则是加班加点的准备军事打击。

  当所有准备全部完成了,立即发动雷霆霹雳一般的毁灭性打击,让人根本无从反抗!

  乙位面的历史被改的面目全非,欧洲列强和美国都失去了远东这一关键的新殖民地开拓机会。美国没有可能占领关岛、菲律宾,不能把触手伸展到亚洲来,依然被死死的封堵在太平洋的另一端。

  英法德等国没了东南亚殖民地的收益。没有庞大中国作为他们工业产品倾销地和廉价原料来源,其国内经济压力被进一步增加。再加上德国军事力量被人为培育壮大,其寻求重新划分殖民地的积极性更是成倍的增长。

  更要命的,是杨浩一手挑起的军事竞争,由中国发端,提前数年将昂贵的无畏舰和大型战列舰建造强行推进,逼迫列强各国不得不硬顶着财政压力,大肆投入。

  时至今日,十年时间里。全世界的战舰建造和其他军备武装、相关工业设施建设的力度之大,是其他时空的两倍有余!

  德国得到支持而意外的接近完成中东阿拉伯欧亚大铁路的修建,其与奥匈帝国和阿拉伯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上收益要远远超过以往,极大的缓解了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