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一章 文明之根本_立鼎189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事必须尽kuài解决!圣贤文章乃是根本,岂可轻忽?此事,徐教谕务必提挈县学,竭力配合!本县定当亲自关切!”

  吕知县一脸的严sù,语气也加重几分。徐教谕连连应承,态度十分恭谨。

  这事儿可很不是开玩笑的。吕知县也好,在场的举人秀才们也罢,说到底都是士人阶层,他们从启蒙开始,就被灌输了“读书人高人一等”和“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大道理。从文化层面掌握天下,乃是他们的职责本份,不管能不能当官,这个关系到整个阶层权利地位乃至饭碗的大事,绝不容有任何的闪失。

  他们也都看出来、听出来了,杨家引入的西洋教学模式,是要让所有的工匠都变成读书人;而西洋各国的读书人,却又是为商人服务。这等大变革的思想,随着洋务运动和国门洞开,根本都挡不住,也压不下,为今之计,只好尽可能得掌握在自己手中。

  杨浩慨然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我们杨氏想要贯穿整个教学和公司上下的核心理念。西洋人的学术,过于片面,把天地人都割裂开来,视自然万物为草芥,而不知天人合一、和谐才能共存的至理。体现在学术上,便是把一qiē都想当然的数字化,把人当死物机qì一般的研究,已经走入偏门,流于无穷琐碎。而不知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唯有掌握形而上之宏观总则,统御其下,方能三才和合,万变定基,从大一统之高度囊括全局,以点带面,不治偏颇。”

  他说的是真心话,虽然还没有悟道其中的真意,却肯定是不赞同本世界那种走火入魔的“唯科学论”、“科学万能论”,尤其是家里有个中西医皆通的老妈,耳提面命潜移默化下,始终保持一种客观警醒的态度。

  吕知县却被这番话给惊了。在他想来,杨家一门都久处外洋蛮夷之地,早不习儒家经典,一味的追求格物工匠之道,断断不会懂什么大道理。

  不料想,杨浩开头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令他如醍醐灌顶,霍然洞开!不由抚掌大赞:“妙!妙哉!杨公子此话可算道尽了个中妙谛!我大清既要革新治理,振兴实业,这根本是万万丢不得滴!想不到,杨氏竟有如此高妙认知,却是让本县欣喜万分呐!”

  此前他还一直担心,杨家浑不吝的凶狠作风,跟那些一味宣扬武力的洋夷并无两样,如今看来,人家还是有内外分别,主次之重。有这种认识,那就不能完全当作是外人,可以当成自家人来对待,稍加引导,未必不能认识到国朝正统,重归正途啊!

  蔡渠、徐教谕等人都是举人出身,啃书本几十年,脑子不是一般的好使。略微思忖一下,就知道这八个字其中的威力。朝廷衮衮诸公,都没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