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82章 于田_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也无所谓,因为还不到时候,就算布置了估计都没多少人懂得欣赏,没看前些年甬城展览馆的十里红妆都没多少人爱看的。

  古董家具,十年后再展,地方不够不是问题,预留了足够的地盘,再造便是。

  玉器厅内,张楠正看了几枚乾隆玉石印章边的摆放说明,对身边的人道:“乾隆爱玉,很多人倒是不知道,那时候用的和田玉料其实大部分根本不是籽料,而是山料,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出自于田。

  我听说故宫里边3000多件玉器珍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玉料出自于田同一座盛产白玉的玉矿,叫...

  对了,叫阿拉马斯矿...”

  清代那会和田籽料可比如今多,那为什么宫廷爱用山料?

  那年月可没挖掘机,寻玉完全靠人力,大部分还是“瞎找”!

  真不靠眼睛,在冰冷浑浊的玉龙河河中,寻玉人在洪水季后,排成一排赤脚慢慢淌水,居然是凭脚底的感觉判断踩到的是不是玉石...

  岸上有专管玉石开采、寻找的清廷官员看着、兵丁守着,普通老百姓是不允许下河找玉,河滩上更不容许瞎找!

  这样寻找和田籽料,能找到多少?

  还是山料靠谱,只要找到矿脉,耍开膀子挖就是了。

  和田玉中的于田料就是山料,自古受人喜爱,质量还好。

  西疆的玉矿是不少,其实产白玉的并没几个,而于田的阿拉玛斯玉矿就是个罕有的白玉矿,还是质量最好的那种。

  87年在西疆大采购那次,山料是买了不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青白玉、青玉,白玉山料占比不大,最好的于田白玉料占比更小,个头也都不是很大。

  张楠说的这个乾隆玩山料的事还真没多少人知道,像姜汶、葛尤和许琴,都压根没想到酷爱玉石的乾隆,当年玩的居然大部分是山料。

  山料真的比籽料差吗?

  ……

  就在张楠看玉石展厅,打算过会就回庄园的时候,远在距离剡县五千多公里之外的西疆于田阿羌乡流水村,村边于田xian玉石矿的厂区内,一名穿着旧军装的男子正走出间窑洞。

  于田没厚黄土层,但这的房子真是窑洞,大不了是用石头垒的。

  一排连着十多间,这是县玉石矿的办公室和矿工们住的宿舍,里边全大通铺,每间都能住上十多个人。

  站在矿厂宽敞的院子里,微微一抬头就能看到蓝天白云,还有远处的雪峰,风吹来还带着丝冷意。

  矿厂所在的流水村是在片高山草场边的开阔沟谷里边,村子里有两百多户一千多人,是克里雅河上游的一个小绿洲,抬头就能看到千年不化的雪山。

  廖凯峰今年28岁,并不是苦哈哈的矿工,他其实是玉石矿的贵客,所有矿区承包人眼中的金主大买家,还是个会深入一线、不怕辛苦,力求拿到最顶级和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