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越世纪的上海_异时空-中华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海-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的钥匙》

  ――摘选自《亚洲的通货和财政》

  作者:英国《经济学杂志》主编约翰-梅纳德,剑桥出版社1913年。

  翻译:好龙公

  这篇文章是一位驻外海军高级军官的经济学爱好者翻译的。考虑到照顾翻译者本人的意愿,我们不介绍他的实际身份。本刊发表这篇文章并保留了原作者的一些不适当的用词,只是为了给读者借鉴与参考,并不代表本刊同意文章中的观点或证实文章中的论据。原文前面的段落,文章作者出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立场,对上海开埠历史进行了歪曲片面的介绍。因为考虑到读者诸君对此段历史都有清楚的了解,同时也为了对原作者反动的殖民主义立场表明我们的态度,本刊发表的部分将从原文第二部分开始。敬请读者诸君留意。

  ――中国上海《国际经济瞭望杂志》编辑部,1914年9月

  (前段省略)

  ……

  在1866年杨军攻克太平叛军的故都南京后,上海就陷入了一种紧张之中,这座开埠才二十年的东方城市,还仅仅出现了腾飞的端倪,便出现了空前的危机,当时不少投资者甚至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日本的江户。但是,这样的局面很快就结束了,杨政权分别派遣总理容以及外长章频繁和包括英国总领事温思达()、法国总领事白来尼()、美国总领事熙华德()、普鲁士总领事德登贲以及工部局董事会总董耆紫薇(illiamkeick)、法国公董局总董波礼弗()等广泛接触,表示只要承认杨政权,杨政权欢迎并鼓励外国的投资和经商,而且强调保证各国的利益,不会向租界进军。同年8月中英法在广州和谈会议上达成协议,根据该协议,上海将成为自由市,英法在不得不放弃治外法权的前提下,可以保留在跑马厅以东、苏州河以南、城厢以北的上海原租界地带居住权30年,在这些租界区域,英法在承认中国主权的前提下,保持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将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合并成立联合工部局,设立董事15名,规定了3席必须是中国人,同时还增加1席中国政府代表的董事席位。自此,租界之称改为居住区。然而,协议同时规定,城厢以外,真如-法华-龙华一线为止的浦西、苏州河以南地区的任何开发必须通过联合工部局共同协商。

  次年1月,杨军队接管了上海道台,成立了上海市,任命国内战争的名将王得贵为首任市长。王市长到任时,看到外滩英法居住区繁华建筑,不由感慨上海华区的落后,他于首次市民联谊上会发出豪语,要鼓足干劲开发浦东,在外滩的对面,建立中国人的新外滩,以“扬眉吐气、不在中国的土地上输给外国人。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