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1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混的风水生气的江浙财团不同,已经山穷水尽的晋商们已经没有选择了,他们需要为自己的家族和跟着票号、商号吃饭的数十万家庭负责,自然就无力向吴川提出什么要求,只有希望对方能够给自己指出一条出路了。

  吴川沉默了数秒后终于出声说道:“1912年初我接待一位从山东过来的革命同志,他跟我说了一个故事,我一直不敢忘记,今天就和各位分享一下好了。

  首发网址https://m.vip

  淮河以北的地区,过去一直都是灾害频繁发生的地方,要么上游下雨,下游水灾,要么上游无雨,下游旱灾。1911年的宿县又是一个灾荒之年,这位同志从宿县路过时看到了这样一个情景。

  一个乡下农民在县城里卖出了一挑柴,从而买了几块饼带回去。但是他出县城不久,就有饥民夺走了他的饼,这位农民当然跟在饥民身后直追不舍。

  因为两人都是饥饿交迫无力,因此跑起来都非常缓慢,但是卖柴的农民还是比饥民多了几分力气,前面的饥民眼看着跑不过后面的农民,就干脆跑到了路边的厕所中,用人粪涂抹在饼上,希望能够让农民放弃这几块饼子。

  但是这个追逐的农民并不因为饼子上被涂抹了人粪而不要,他将夺回的饼子在路边用水冲洗了一下,就放在怀里带走了。这位同志和我说,他一直都记得那位农民的麻木神情和那个饥民的绝望眼神,因此他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革命究竟能不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

  乔映霞听到这里觉得有些恶心,曹师宪则江浙湖汉北觉得有些茫然不住向渠本翘看去,而渠本翘心里觉得有些发堵。富贵人家出身的他自然是不可能理解,为了一块饼子两人能争到这样的程度,但他也觉得这样的世道是不正常的,就在他想着应该如何反应时,停顿下来的吴川突然又接着说了下去。

  “我当时对这位同志是这么说的,革命并不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但是革命是解决农民吃饭问题的第一步。想要解决农民吃饭的问题,第一是推动土地改革,必须要保证农民拥有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第二是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山东的丰收之年,一亩番薯也不过800斤,但是施肥、育种之后,一亩番薯能达到2000斤。化肥和良种哪里来?只有从工业化中获得。”

  一边回忆一边复述的吴川说到这里就再次停了下来,在面前的三人脸上打量了一圈,这才点明了自己的想法:“渠先生刚刚说,你们愿意为革命委员会奔走效力,愿意为建设祖国尽一份力,我觉得这样的态度很好。只要你们支持土地改革,支持工业化,那么革命委员会自然是愿意接纳你们的。

  就像你们成立保晋公司从外国人手中收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