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9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伙伴。

  1913年日本进口中国的货物总额接近4亿日元,日本出口中国的货物总额是3亿日元出头;而今年上半年,日本从中国进口金额每月平均7000万日元,日本向中国出口金额每月也达到了6500万日元。

  对于我国来说,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了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可见,日中之间的合作是互利互惠的,两国要是转向了对抗,对于日本和中国的民众来说都是一个灾难。吴君,你难道不这么觉得吗?”

  沉吟了数秒之后,吴川终于认真了一些说道:“原先生你说的不错,就目前两国的经贸联系来看,中国和日本合作比对抗有前途…”

  口中虽然表示了对于原敬话语的认同,但江浙湖汉北吴川心里其实并不这么看。日中关系现在虽然是重要的,但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重要,因为日本的地位有些尴尬。

  作为一个正面临向工业国转换的半工业国,日本无疑是领先于现在的中国的。以革命委员会收集到的日本各项数据,吴川能够做出一个简单的判断,那就是在这场欧洲战争结束之后,日本至少可以宣布自己完成了初级的工业化进程,在各部门中的工业产值将会超过农业产值。

  但对于中国来说,日本的工业化也仅仅就是如此罢了。去年日本的粗钢产量还不到80万吨,而中国全国的粗钢产量已经突破140万吨,今年已经预见是要突破200万吨了。

  日本在重化工产业上对于中国并无什么优势,在电气和通讯产业上还要弱于中国,唯一拿的出手的也就是军事和造船工业,还有就是纺织工业了。

  之所以日本的工业能够如此快速的被中国赶上,首先就是双方走的工业发展道路不同,日本走的是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通过轻工业的积累为重工业筹集发展资金。假如没有甲午战争的赔款,日本的轻工业都未必能够发展起来,因为日本的农业本就不发达,难以向工业提供积累、原材料和市场。

  但是东北走的是先重化工工业后轻工业的道路,还大量的引进了电气技术用于取代蒸汽动力,虽然中国的农民比之欧美各国还是贫穷的,但是凭借着数量优势,使得农民能够提供的市场总值还是要比日本高的多的。再加上东北的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只要能够开发出来就能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原料和积累。重化工工业的自我增殖特性,又大大的降低了再投入开发的费用。

  除了造船工业和军事工业一时难以追上日本外,其他各项产业中国都在迅速的追赶着日本。可以说,日本除了因为先发的工业技术方面还对中国占有优势外,在资本、原材料、人力方面完全是不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