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51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熟的国家从内部发动布尔什维克革命了。

  此时的莫斯科虽然借助和平会议的名义获得了一票战败国的支持,但是这一票战败国中除了匈牙利共和国已经全面转向共产主义外,其他国家其实都是迟疑不决的。

  比如捷克斯洛伐克因为获得了美国人的背书,因此知道自己不会作为战败国受到惩罚,但是夹在德、苏、匈、波、奥之间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还是不得不宣布了要参加莫斯科和会。

  德国、奥地利、波兰、立陶宛宣布加入莫斯科和会也是三心二意的,德奥的资产阶级想要祈求协约国的宽大,这一期望已经在巴黎和会上破产,因此不得不顺从于国内工人阶级的意思,加入到莫斯科的和会中去。而波兰、立陶宛此时并没有获得完全独立,他们还处于德军的控制之下,不得不接受德军的命令参加莫斯科和会。

  至于保加利亚,作为战败国的一员,老国王并不想承担战败国的责任,但保加利亚的位置又这么重要,若是不能获得英法的保护就只能投向德国或苏俄,在苏俄和德国达成和解后,保加利亚就只能向莫斯科投诚了。但是保加利亚的军官团和势力最大的农民党,都是反布尔什维克的。

  而新成立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虽然原则是亲协约国的,但是因为塞尔维亚内部并不团结,对外又同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都存在着土地纠纷,因此塞尔维亚虽然没有派人参加莫斯科和会,但是却对苏俄表示了友好。

  至于奥斯曼帝国和希腊,希腊正试图从奥斯曼帝国身上那走欧洲部分的领土,无暇关心莫斯科和会。而奥斯曼帝国上层精英已经准备躺平任由协约国宰割,但是奥斯曼青年党则退到了安纳托利亚准备卷土重来,并向莫斯科派出了代表。

  六月一日,莫斯科人民委员会和芬兰政府签署了彼得格勒和约,双方结束了战争状态,并决定以芬兰大公国的边界作为两国的边界。芬兰政府此时也是别无选择,因为就在这一天英国人从摩尔曼斯克全面撤离了。这个在一战期间建立的北方港口,原本是沙皇政府用来接受协约国的物资补给的,但是十月革命之后这里就被英美军队所接管,并扶持起了以柴科夫斯基为首的“北方临时政府”。

  去年底美军从这里撤离,而在俄国国内的内战渐渐平息后,英军也选择了撤退,此后不久北方临时政府就宣布了垮台。芬兰政府在德苏和解后,再次失去了协约国的保护,因此他们只能选择和苏俄和平,这样一来俄国的北方、东方和西方都安定了下来,唯一遗留问题就剩下了南方。

  而对于欧洲各国来说,俄国正快速的恢复到战前的位置,这也使得俄国在东欧、西亚地区的传统影响力得到了恢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