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8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的土地升值。在见识了俄国人和日本人在铁路附属地上的建设,并成功的把原来不值几个钱的农用地变成了百倍以上的城市商业用地之后,这些人早就对长春的商埠地建设上心了。

  只不过限于个人的眼光和政府的财力,这些旧清官吏和绅商没办法如俄国人和日本人那样发展商埠地的新式工商业,便只能从自己熟悉的旧商业开始着手了。但是旧商业的模式能够惠及的人口并不多,且极大的败坏了本地的风气,因此并不是没有人反对的。

  m.vipkanshu.

  当吴川给本地指出了一条新的出路时,自然是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的。至于那些还在犹豫的人,也只是担心这笔城市建设的费用该由谁来付账。新的长春扩建计划虽然听起来不错,但这笔庞大的建设费用要是全有长春市民来负担,他们肯定是要反对的。

  吴川也已经对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有所了解,清政府虽然推出了一些新政,但是在推动新政的资金来源上还是相当单一的,不是对地方民众加税,就是以某些税收作为抵押向外国进行借款。由于没有专款专用的财政制度,和对于还款计划的详细制定,这种借款几乎很快就成了一笔烂账,还款压力最终还是落在了建设地区的民众身上。

  因此,地方官员热衷于推动新政,民众却恐惧于借债推行新政。因为不管朝廷一开始说的如何天花乱坠,到了最后都是一笔烂账,然后便引得洋人跑来地方强占利益了。

  吴川自然不愿意把革命委员会好不容易攒起来的这点威信,在一座城市建设上就消耗殆尽。更何况,这个城市建设的规划,都没有落在图纸上,现在只不过是几句口号而已。

  因此,他干脆趁着这个机会,为这些长春的官绅们解释了一下自己对于长春城市规划的想法。看着屋内的众人绞尽脑汁却无人出声回答自己的提问,吴川干脆就自问自答的说道:“当然是人,想要建立起一个经济中心城市,我们就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就好比上海作为东亚第一大城,依靠的不正是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流来的人才吗?

  只要有了人,我们就能置办起各种产业;而这些产业能生产出市面上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只要有了物廉价美的商品,东北各地的财富就会向长春聚集过来。当东北各地的财富聚集到了长春,那么长春也就自然成为了东北的经济中心。

  如何把人吸引到长春来,我以为最优先的办法自然是给予工作。俄国人在远东开发时,以高薪招募来自关内的百姓,当铁路和城市建设完成时,这些人也就顺理成章的留在了自己所建设的城市里,成为了这些新城市的第一批居民。”

  听到这里便有人忍不住说道:“可是,不管是修建铁路还是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