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9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

  孙、黄逃离国内之后,9月1日,张勋率武卫军攻克南京,各地于是宣布取消独立。北洋派一时声势大张,颇有统一中国的气象了。靳云鹏于是不再有任何顾忌,不仅下令在全省大张旗鼓的捉拿暴动分子,甚至连不是国民党的民主人士也成了缉捕对象。

  国民党人或前同盟会骨干不是外逃至大连、日本,就是躲进了威海卫、青岛等租借地。山东同盟会领袖丁惟汾等人更是跑到了青岛,积极劝说青岛的革命委员会山东分部出面阻止靳云鹏对于国民党人的迫害行动。

  记住网址kanshu.

  作为山东革命委员会主席的恒宝昆,对于丁惟汾等人的请求也是犹豫不决。他来青岛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和山东同盟会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忽好忽坏。山东民众和辽东民众之间的关系太过深厚了,因此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同盟会辽东支部和同盟会山东支部的关系极为密切,甚至有人在两个支部内都有挂职。

  但是随着辽东革命的爆发,同盟会辽东支部逐渐向共和党靠拢,一部分不愿意被共和党吞并的老同盟会员就投向了同盟会山东支部。这些人对于革命委员会是耿耿于怀的,认为对方窃取了同盟会辽东支部辛苦耕耘出来的成果。

  不过对于中下层的同盟会员来说,跟着革命委员会或山东同盟会都是为了革命,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大的区别。就好比辽东同盟会会员出走山东时带来了一批辽东招募的士兵,这批士兵在山东革命中还是表现的相当勇敢的,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外人。

  只是随着胡瑛离开,山东革命政府的垮台,山东革命军不仅失去了革命目标,连衣食都没有着落了。而在这个时候,却又是恒宝昆伸出了援手,主动帮助这些辽东同乡返回了家乡,并吸纳了其中愿意继续革命的骨干力量。

  而作为前辽东支部的成员,恒宝昆和山东同盟会的骨干成员也不算陌生,虽然双方在革命的理论上有分歧,但是在私人关系上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沟通。比如一开始恒宝昆带着辽东部队来到青岛时,还是被地方上所排斥的,认为他们是一群投靠了德国人的二鬼子,还是在山东同盟会会员的帮助下,他们才在胶州湾站住了脚跟。

  按照吴川的设想,恒宝昆前来山东的第一要务是在青岛站住脚,然后控制住胶州湾区域,为青岛的工业化建设保驾护航。因为在吴川没有拿下南满之前,德国人并不愿意把工业设备运去俄国人控制的北满地区,唯恐增强了俄国人在远东的力量。

  于是吴川从德国第一次购买的工业设备大多都放在了青岛办厂,虽然这些工业建设因此没有被战争所干扰,反而因为战争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但这里距离关外毕竟还隔着一整个渤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