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8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在8月11日,日军开始在龙口港大举登陆时,位于青岛的山东革命委员会各委员就开始讨论起接下来如何对付日军两路,张勋一路三面夹击的局势。

  因为袁世凯强行解散国会,且山东正在建立本省的革命委员会,徐镜心、刘冠三等山东议员或革命党人就纷纷跑回了山东,投入到了山东革命委员会的扩建中去。在去年夏天之前,山东革命委员会几乎只有一块招牌,虽然在胶州湾和胶济铁路沿线城市获得了一些控制权,但是并不能深入到山东全省地方上去。

  毕竟辛亥革命之后,山东就是守旧派士绅和山东革命党人之间激烈争夺的地方。总的来说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山东至少有5股主要的势力。

  第一股是支持袁世凯的山东士绅力量,这些士绅和袁世凯之间的关系可以上溯到前清时袁世凯担任山东巡抚的时候,双方之间的关系犹如保护人和被保护人之间的关系;

  第二股是山东本地的守旧士绅,这些人既有顽固不化在清室退位之后还试图纠集乡民攻击民国官员的极端保守派,也有主张恢复帝制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保守派士绅;

  第三股是开明士绅商民,这些人虽然也是旧地主乡绅出身,但是因为靠近青岛和威海卫两地,因此也接触到了国外的新思想。他们反对帝制同情革命,希望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并将家中的子弟送去学习新学,更为激进的则是加入了同盟会等革命组织;

  第四股则是青岛的买办商人,虽然英国强行租借了威海卫,但是英国已经没有那个精力再去发展威海卫,且威海卫更适合做一个军港而不是商业港口,除了防备俄国人南下之外,英国人一直都是把这块地方当成了度假地来建设的。

  日俄战争之后,俄国势力从南满撤离,英国政府就一度想要把威海卫交还给中国,因为这块土地对于英国来说已经没有多大价值了,但是英国海军部认为不能过于轻易的交还给中国,至少应当由中国人自己主动提出来,拿其他利益和英国交换才行。

  只是不管是满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都没有这样的勇气找英国人讨要威海卫,这件事也就耽搁了下来。不过因为英国人并无意在威海卫大举建设,因此山东的商业资源很快就向青岛聚集了。

  虽然济南和周村等地也搞了一些商埠地,但是德国人所修建的胶济铁路和青岛港,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却远远超过了满清对于济南和周村等地的投入。因此从青岛港建成之后,青岛的对外贸易额度就连年大幅度的成长,这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商人来青岛投资,更是发展起了一批依靠德国商行的中国买办。

  青岛的买办因为青岛港发展的时间不及广州、上海、天津三地长,因此实力有些薄弱,但是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