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33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一个有效的抵抗组织。

  比罗比詹自发组织起抵抗的俄军士兵,在被151师派出的先头部队消灭了几十名俄军士兵之后,剩下的士兵不是打出了白旗,就是顺着铁路向东面逃亡了。和西面遥远的海兰泡相比,显然东面的伯力更容易抵达,也更有安全感。

  于是在刘献芹带着增援部队抵达后,比罗比詹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落入了革命军之手,抵抗的枪声已经距离火车站越来越远了。跟着刘献芹一起抵达的铁路沿线小镇的代表,很快就替革命军做起了宣传工作,把本地的议员们都找了出来。

  刘献芹随即向这些俄国人表态道:“我军进入此地的目的,是为了让临时政府从我国的领土上撤军,并恢复和我国的和平谈判。因此,只要各位和我军进行合作,那么我军就会保证铁路沿线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记住网址kanshu.

  为了避免我方和本地居民之间因为误会而造成的冲突,我们希望各位组建一个机构来管理本地居民,我们有什么要求的话,也会和这个机构进行交涉,而不是直接去和本地居民打交道。这一机构将会在我们退出此地后结束使命,不知各位以为如何?”

  对于这位中国将军的建议,比罗比詹的市民代表自然是举着双手赞成的。哪怕对方要求他们贡献军需物资,通过这样一个机构去收集,也好过让这些中国军队自行去征发。过去沙俄军队是如何那些中国人的,他们可是一清二楚。

  这也是为什么,在听了广播之后,这些俄国市民放弃了反抗的原因。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他们站在军队一方抵抗中国人,必然会遭到中国军队的报复。但是中国人既然承诺对不抵抗者采取宽容的姿态,那么他们自然不会做鱼死网破的打算。

  和那些听到中国人来了就跑路的新移民不同,能够留下来的本地居民大多是移民二代或三代,他们对于欧洲的家乡已经没有什么记忆了,他们自小就在本地长大,因此丢下了本地的土地、住宅逃亡的话,根本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

  假如中国人发誓要把他们从这片土地上赶江浙湖汉北走,那么他们就不得不豁出去和中国人抵抗到底了。但是既然中国人已经给了他们一条出路,那么大家也就希望中国人能够说到做到,哪怕是勒索一些钱财也是不打紧的。

  不过眼下这位中国将军显然非常的同情达理,给予了他们更为宽容的条件,并表明了中国军队并不打算长久占领此地,大家对于中国人的抵抗情绪就更加低落了。至少,中国人在进入滨海省之后,确实没有搞出什么不好的传闻出来,这也增强了比罗比詹市民对于中国人的信心。

  刘献芹坐镇于比罗比詹,一边监管着比罗比詹地区自治机构的建立;一边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