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86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月的河北正是积雪消融,桃花杏花开放的时节,沿着京奉铁路带队调查的李达刚好来到了赵县附近。他欣赏着太行山前平原的春天,发觉这里已经看不到去年那场大水的痕迹了,田野中除了能不时的看到桃林杏林外,还出现了大批开着黄花的植物。

  负责接待他的林三海告诉他,这是从国外引进的洋油菜,除了能耐低温外,结果率和含油率都比土油菜高的多。山东、苏北等地试种了两年后,现在正全面向国内推广。

  虽然从海外留学归来不久,但是李达对于林三海还是蛮亲近的。因为林三海和他一样都参加了辛亥革命,虽然之后两人的道路轨迹有所不同,但是在关内他觉得自己和林三海之间,总要比其他当地人关系密切一些的。

  而从革命军退伍后加入了铁路部门,又因为去年大水被抽调到赵县负责赈灾及恢复建设事务的林三海,对于代表着中央前来考察地方情况,预备加以扶持地方经济建设的考察小组也表现的很是热情。

  他对李达介绍着当地情况道:“赵县这个地方就在太行山前,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开阔平坦,境内河流众多,因此极为适合粮食种植。当地的小麦、棉花和雪花梨是远近闻名的。

  本地的棉花早在明清时就颇具规模了,当地有谚语:赵州人有三OTg2NTc=宝,雪花梨,棉花好,大石桥有个关帝阁。这棉花好就是指本地的棉种了,不过这本地的笨棉又不及从外国传入的美棉,美棉一株挂果可达7、80个,亩产籽棉100公斤以上。

  虽然去年本地也遭到了水灾的侵害,但是大部分的棉田还是保存了下来,亩产皮棉约为40斤,算是挽救了本地大多数农户…

  但即便赵县的土地如此肥沃,水浇地要被周边地区高的多,本县的水浇地也没有超过全县耕地面积的10%,大多数农户的日子还是相当的不好过。

  比如我们现在住的这个杏花屯村,全村124户人家,全年能吃白面5次以下者约占一半人家。有些人家是除了年节之外,平日从不吃白面;有的人家仅仅在新年吃上一次。

  而一年吃5到9次白面的人家,大概约有20户;吃10到49次白面的人家,约60户;能够吃50次以上的人家,也就11到12户。至于能够一年给家里人做一身新衣裳的,差不多都可以算是殷实人家了。

  这平常没有受灾的时候,底层农户辛苦一年也就刚好混个肚饱,像遇到了去年这样的天灾,没有国家出手救济,大多数底层农户都是要家破人亡的…”

  m.vipkanshu.

  对于林三海这种能够沉入基层了解情况的干部,李达的观感就更好了。这一路走来,他所接触的各类基层干部也有2、3百人了,但是如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