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八章 清军来袭(下)_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清军来袭(下)

  道州城三面环水,西面濂溪河旁就是云山一带,太平军早派人驻守山上,山腰架设火炮,设立矮墙与木栅栏等防御工事。南面和东面由河水猛涨的濂溪河和潇水环绕,易守难攻。因此,清军进攻的重点在城北,特别是通往永州府的官道。

  冯绍光自知并不擅长临阵指挥作战,便将狙击清军的作战指挥权交给战事经验丰富的罗大纲、林凤祥和李开芳他们,自己在一旁协助。

  罗大纲自加入太平军以来,每次战事都冲在最前面,身经百战。一直以来,名义上,他是跟随西王萧朝贵的前军作为先锋部队,都在萧朝贵的指挥下作战。

  实际上,萧朝贵勇猛过人,常常率一干亲卫冲锋在最前,真正统筹协调战场的协调者,往往落在罗大纲头上。像攻占永安城,就是罗大纲抓住战机,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自作主张一战而下,为太平天国打下第一份基业。

  也不假意推辞,罗大纲欣然领命。他知道圣王的为人,也明白圣王对自己的了解,一切的虚情客套之言,用不着!

  而土官正将军林凤祥,没有人比冯绍光更清楚这名猛将的战场指挥作战能力了。能在另外一个时空,率先攻破武昌城头,又是首破南京城门,率兵攻克扬州、镇江,带2万精兵便能北伐到京师旁边的天津,纵横满清腹地3年,击溃清军上十万,这样的战绩,就是由林凤祥所创造。

  而李开芳,虽然计谋不多,但个人武力和带兵作战的冲锋能力,更是比林凤祥更为出色。

  这样的绝世猛将就在眼前,冯绍光毫不犹豫地将与清军主力厮杀的任务,交给了他们俩人。

  于是,林凤祥率圣二军五千兵士、炎官副将军李开芳率圣三军的四千“道州大旗营”将士主动出击,立即潜行,赶往城北三十多里,永州通往道州官道上的一个河谷处,分散埋伏在河谷的两边,准备夹击沿着河谷边官道前来的清军。

  而罗大纲,则率圣一军的四千将士,赶至城东北20里的斜皮渡地带驻防,应对从东面宁远方向来的清军。圣王冯绍光,则率剩余的五千将士,以及一干御林军、后勤军等,拱卫道州城,随时支援城外。

  一队疏密相间的清军队伍,行进在潇水边,永州通往道州的官道上。走在队伍中间的几匹高头大马,簇拥着这支队伍的统帅---刚去掉“署理”二字转正的广西提督刘长清,他最近心情不错。

  从永安,再到桂林,一路追击太平军反贼,未曾有败仗。

  当然,一些嫉妒本督的小人,说什么刘军门未曾真正与太平军反贼正面交战过。真是混账话!本督还是总兵的时候,就率兄弟们将反贼驱逐永安,一路追杀,擒获贼首天德王洪大全,这不是正面交战?难道非要跟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