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4章 转移风险_美利坚名利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4章转移风险

  这些狂热的盲目自信,现在看来似乎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在改变发生之前,所有人都会沉浸在那种思维的惯性之中。

  如果你坐下来,想象一下几年前你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那个时候,是不是房价会一直上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当你有钱的时候,别人给你的第一个忠告就是买房。当你想创业的时候,别人给你的忠告还是,不如去买房。无数人都在互相谈论着,不及早买房,以后就会买不起房。

  那么有会永远涨下去的房价吗?是有人质疑过,但这种声音不会被听见,大家都认为,至少自己不会是最后一批接盘的倒霉蛋。

  看看那些之前就早早买房的人吧,都已经赚了不少钱,每个人身边都有许多这种例子,咬牙贷款买了几套房,现在资产翻了几番;没有及时买房,现在房价涨到已经买不起,后悔莫及。

  是的,就在这几年,所有的美利坚人,都是在这种氛围中,奋不顾身的投入房产市场的。

  不过之前约翰·保尔森的分析报告中,有一个数据让陈威廉感觉很有意思。

  那就是在1号基金大肆购入CDS债券之前,这种债券的主要作用就是那些对冲基金在大量投资CDO债券之后,用来对冲风险。

  不过即使这样,真正如此做的基金也是少之又少。

  截止2008年底,按照PerTrac对冲基金数据库研究报告的说法,有超过14000家对冲基金报告了经营结果,数千家机构投资者获得了投资CDS产品的许可,而只有100多家机构涉足了针对刺激贷款的CDS产品的市场。

  因此在约翰·保尔森最初对1号基金进行建仓的时候,一开始购买CDS还是小心翼翼的,但他发现,那些机构对于他购买CDS这个事情,非常的热情,他不停的接到兜售CDS债券合同的电话,每一家都会列出一大串表单,任他选择。

  结果购买CDS的过程无比的顺利,很快就完成了建仓,甚至对这种债券的价格都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不过现在不同了,在诸多机构开始发现危险,从而开始购买CDS之后,这种债券一时之间变得稀缺起来。

  不过约翰·保尔森依然凭借之前的关系,很快将陈威廉最新的2亿美元,换成了他精选的CDS产品——要知道,市场上各种机构推出了无数的CDS产品,在这繁多的产品之中选择最优的——也就是含有的次级贷款断供可能性最大的产品——也是让人头疼的事情,不过这些对于已经致力于相关研究几年的约翰·保尔森来说,已经驾熟就轻。

  “德意志银行给了我们一个CDS产品清单,里面的上百种CDS产品可以随意的选择。”约翰·保尔森的声音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