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5章 变化_清穿之天作之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报做成了,渐渐也有了许多成效,虽然不能一朝一夕就达到戈柔心目当中的那样,但是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时间过得飞快,自从康熙从江南回来后,眨眼间又过了五年,这五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官报发展的越来越好,而且还衍生出了民报,地方官报,周报,日报,类型繁多,也有了规范,如今也成了朝堂上一股新兴的势力。

  而这股势力范围,完全属于戈柔的。

  除此之外,这几年大清各地都出现了不少当地的特色工厂。

  特色食品厂,各类矿工厂,还有各种新兴产业工厂,包括不限于玻璃工厂,更新换代的纺织工厂,罐头厂,家具厂,牙刷厂,牙膏厂,橡胶厂,机械厂,手表厂……

  没错,玻璃厂也建起来了,还有它的衍生工厂,镜子厂。

  类型丰富多彩,几乎涵盖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厂子产出不仅能够满足大清百姓的日常所需,还有很大一部分都会有海贸的商队送往全球各国进行贸易。

  并且,这些工厂其中有一半的职位只招收女工,而且是识字的女工。

  出身什么不要求,前提要识字。

  各种待遇特别好,百姓们心动不已。

  以前百姓大都重男轻女,即便生活富裕了一些,也只是把家中的好东西,好资源紧着家里的男儿。

  可现在不一样了,即便再重男轻女,工厂待遇好,一个女工所得几乎能够养乡下十来口子的日常开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

  动心的人多了,送家中女儿去读书的也就多了,读书使人明智,女子读书,于子孙后代也是大有益处。

  商业繁荣,朝廷就更加有钱,这些钱戈柔也没留着,几乎完部投入进了基础设施建设。

  柏油路,水泥路,几乎已经能够覆盖大清大部分府城,甚至是县城。

  蒸汽火车也从以前主运输货物,现在成了人物都运输。

  交通便利起来,人员流动起来。

  整个大清便转动起来了,一时间所呈现出的繁荣之景让康熙都觉得自己在位期间值了。

  这一年,康熙已经五十八岁了,说不上年轻,精力大不如从前。

  康熙也已经没什么能教导戈柔的了。

  “皇上,嘉亲王来了。”

  “快让他进来。”

  “是,皇上。”

  戈柔进来后,请安,然后道:“皇阿玛,这是儿臣拟定的五年义务教育计划的折子,还请皇阿玛过目。”

  女工要求读书一事让许多女子开始读书,可是还不够。

  仍旧有许多人不能读书。

  各种原因都有。

  如今朝堂有钱了,自然要抓教育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而科技来源于教育成果。

  不能读书会让许多人蒙尘,大清到了如今的地步,已经不再是戈柔个人能力能够推动得了。

  她的金手指如今开出的盲盒很少有类似方子,图纸一样的东西。

  想要大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