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1章 传信_耕耘贞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1章传信

  杜如晦在河南赈灾,此刻朝廷也已经彻底知道灾情波及的惊人范围。

  哪怕已紧赶慢赶的准备输送粮食,但实际上这一条路也并不好走。

  因为这是水灾,洪水泛滥下道路自然无比的崎岖。

  更重要得是,很多粮食直接就被水给淹没掉了,包括在各州建立起来的义仓中的粮食,更在这场灾难中损失了很大一部分,这就对整个河南地区的粮食供给造成了相当大压力。

  哪怕大唐在洛阳建立了粮仓,但道路泥泞,桥梁被冲垮,就算是运输粮食的指令下达,想要把粮食运输到灾区这真的很不容易。

  这时候反倒是吕才一手建立的洛阳津口,开始发挥出转运物资的作用。

  但也顶多顺着主要水流走走,在一些狭窄的没经过梳理的河道,一般船只也很难过去。

  水路顾忌不到的地方,那就真没办法了。

  这点杜如晦也差不多,他也只能顾忌到沿河的百姓,至于陆地上的百姓也顾忌不到。

  而带着这五万粮食,杜如晦直接奔赴到灾情最严重的徐州接管了政务进行赈灾。

  当然,就在杜如晦进行赈灾时,李泰那一封怒斥杜如晦强征五万石粮食,调度幽州人员的上谏,也送到了朝廷中。

  另外李泰特地声明了,这笔钱粮是自己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原本准备开发沧州的粮食。

  结果被杜如晦以右相的身份强征走了,朝廷怎么也应该给个说法!

  李泰这一封告状信,堂堂正正走得是宗正府,很快就到了李世民桌子上。

  很显然,这件事情所有人都知道杜如晦这么做初心是没错的。

  但程序上肯定有问题,而且以右仆射的身份强压一品亲王,这件事情怎么说朝廷都必须要给个说法。

  李世民看着这幕不由皱皱眉头,拿出这份奏疏看了看,沉声道,

  “给朕的奏疏上居然有错字,下一道旨意,让燕王把这一份奏疏抄写六百遍。

  至于他的粮食损失,等到十月后,朝廷会给他补发六万石粮食,由朕的内帑里面拨出!

  跟燕王说,每抄写一份奏疏就给一百石粮食,十月前上交多少奏疏就给他拨多少粮食!”

  “圣人圣明!”在场文武百官马上站出来对李世民歌功颂德。

  没办法,一个是杜如晦,一个是李泰,显然两个人谁都不好惹,能和稀泥自然是好事。

  所有人对这封奏疏都是眼观鼻鼻观心的做木头人,现在终于有结果了,自然什么都好说。

  倒是在一边的李承乾听到这话,心中有所涟漪,但也没任何话语。

  毕竟这笔粮食被杜如晦强征走了,李泰上奏多少也就只表达自己态度向朝廷要点补偿。

  而朝廷也不是出不起这粮食,既然李泰叫了,那就还给李泰一点安抚一下。

  在李承乾看来,当初那个咄咄逼人的李泰,随着他前往幽州成为了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