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6章 刺杀_耕耘贞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高季辅经过了一番友好的交流,双方很快便达成合作的意向。

  至于李泰所提张玄素的儿子或者徒弟,高季辅也只当笑话,并不会真推举他们。

  说到底,高季辅跟李泰不是上下属的关系,严格来说只是合作关系。

  像这次,李泰提议派遣儒生去吐蕃境内开设汉语学府,强化吐蕃与大唐之间的联系。

  这对鸿胪寺而言,是进一步强化鸿胪寺职责,非常符合儒家一直以来宣传的教化观念。

  如果这事是个人行为,那爱去去,不爱去算了。

  但这件事上升到国家层面,只要是有一定政治觉悟的人,都会发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单是传播大唐文化,对重整华夏的大唐来说,就非常有必要对周围一圈进行传播。

  应该怎么说呢,就好像你祖上阔过了,你现在重振门楣,是不是应该跟周围通知一声。

  而且这种事情还真轮不上李泰的农业学府,主要是农业学府的水平太次了!

  这种国与国的交流,就算没有派遣大唐的顶尖人才去,但至少也要派遣个精英过去吧。

  农业学府出来的学员,那对标的是小吏,儒学经典的教育更是接近于零。

  这样的情况下,这种事情不让儒家上,难道还让农业学员过去,大唐丢得起这脸面吗!

  所以,这件事情如果一直都没提出来也就算了,但提出来了,去得那肯定是儒家。

  说实话,李泰的心眼比较小,但说到底李泰可以让儒家难受,但做不到根除掉儒学的。

  甚至李泰也不会去根除儒学,因为全盘否定儒学终究需要新的学说去替代儒学。

  到时候被佛家钻了空子那要哭死,至于道家学说太高深了,不适合作为蒙学教材。

  至少在这时代,儒学说一句七世纪的灯塔理论,绝对不过分。

  但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所以,李泰想尝试改造儒学,让儒生别一门心思的栽在大唐里考试,靠科举的学问。

  虽然编制是真的香,但你也要有梦想啊,就不能世界那么大,去传播儒学吗!

  所以,李泰是想要培养一批,类似与传教士一样,到各种各样的地方传播儒学的人。

  哪怕这些人懂得一点技术,也懂得一些知识都没有什么问题,最重要得是他们要愿意走出华夏,去世界各地去传播儒学,哪怕全心全意的纯粹为其他民族奋斗也没有什么关系。

  只是他们落叶归根时他们需要懂得写论文或者文章,证明自己这些年真的在传播儒学。

  主要是通过他们的文章论文,让后人清楚知道当地的情况,再然后自然没有什么当地人,有得只是学习汉族文化语言的新汉人!

  怀着这样的想法,李泰想要在吐蕃这里试一试,做一下简单实验。

  只要儒生忍不住对推动吐蕃向大唐方向进行改革,别管这改革到底多成功或失败,只要留下汉文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