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2章_火热的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收回胶澳及胶济铁路的名义,拒绝英、日联军进入山东。

  而我方也保证,只要英日同意放弃入侵青岛,那么我们解除贵方武装之后,贵方军人作为个体还是拥有自由的,只要不出我们的保护范围,这样贵方就可以在中国等待到战争结束为止。

  但是到了今天为止,贵方依然不肯让我军进入五处主要要塞,倒是让我军成为了贵军的外围防御力量,总督先生,您这是打算不遵守协议了吗?”

  对于张孝准的质问,瓦德克也是一脸的为难,在他看来革命委员会提出的理由当然是正当的。毕竟德国总不能一边占领着中国的土地,却又指望着中国人流血保卫自己。辛慈公使和革命委员会达成的协议,对于在华的德国商民来说已经是相当优厚的条款了。至少当英国人和日本人攻下了青岛之后,是绝无可能给德国留下点什么的。

  但是,原本对于远东战场已经不怎么指望了的柏林政府,就连威廉皇帝自己都觉得青岛驻军只能战至最后一刻,以生命守卫德国的荣誉了。可是随着革命委员会的表态后,光是山东地区就动员起了近15万人,和东北三省缺乏劳动力不同,山东光是胶东三府就充满着大量无地农民,在革命委员会宣布参军后给与分地的承诺后,顿时就有着大量农民加入了山东国民革命军。

  这些充沛的人力不仅补充了修建青岛、平度、龙口等地工事的人手,还让原本一师两旅编制的山东革命军迅速扩充为了3个正规师和4个警备团,共计6万余人。德国人储备在青岛的武器马上为之一空,但是对于青岛安全担心不已的德国侨民却顿时安心了下了。

  德国在青岛只有正规军有2710人,这其中包括奥匈帝国驻扎于中国的部队约100人。而从中国各地应征而来的德国侨民1424人,青岛的德国侨民4105人、军舰水兵681人,总兵力为8920人。

  不过按照中国人的说法,把这些德国工程师和技工送上战场太过浪费了,他们应当安排在工厂为军队生产各种武器和弹药。此前在青岛建成的合成氨厂、机械厂和钢铁厂,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迅速被转化为了为战争服务的军工厂。如果没有这些从德国聘请来的工程师和技术师,是不能让这些工厂内的机器日夜不停的运转起来的。

  瓦德克总督也不希望把德国人送上战场,虽然每一个德国男子都是预备役士兵,但是想要让他们真正转变为一名真正的士兵,还是需要时间的。可是和山东一海相隔的日本,除了20余万常备军外,还可以轻易动员起上百万的预备役,因此这场战争德国是必败无疑。

  但是如果让中国人加入到这场战争来,那么以山东人的吃苦耐劳,这些山东人不仅身

  请收藏:https://m.wx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